第140节(2 / 2)

当年《无间道》的第三部在开机之前,专门搞了一个祈福的仪式,

导演刘韦强,主演刘天王、梁影帝以及新加入的黎天王、陈道名均有出席,比较蛋疼的是,没有任何戏份的李兵兵也巴巴过来凑热闹,在现场像模像样的点香。

这部戏的出品方太复杂,大大小小的公司,各有各的背景根本掰扯不清。

寰亚对外宣称是七千万投资,但稍微有点智商的都知道是扯淡,撑死跟第一部持平,甚至更少。

因为所有人,全特么是降价演出,性质跟《见过大爷》一样。

那既然是政治任务,口径就要谦虚谨慎,三观正确,故此记者采访的时候,简直和谐的不得了。

刘韦强表示:“大家很团结。”

梁影帝表示:“我们确实很团结。”

刘德桦表示:“梁影帝说的对。”

黎天王表示:“我是新人,机会很难得。”

陈道名表示:“我也是新人,这个机会更棒更难得。”

总而言之,一团和气。

说实话。

那部戏里面,陈道名其实就是个配角,份量属实不多。

整个电影最有存在感的三个角色,自然是刘德桦和梁影帝,再加上黎天王出演的杨锦荣。

“我那时候就是凑个数。”

陈道名笑着对何老师跟黄小厨等人解释道:“基本上没我什么事儿,在港岛的大部分时间是休息,或到处转转,只是偶尔才拍拍戏。那楚生就自然成了地陪,今儿去太平山,明儿去大屿山,后儿个又去长洲、黄大仙庙。”

听到他的话,众人全都笑了起来,倒是没想到楚生竟然还做过这样的事情。

楚生笑了笑,对陈道名的话,自然没有反驳。

其实那段时间,他跟陈道名的相处,真的很不错。

“干爹,那你们都去哪儿了?”

热芭在一旁好奇的问道。

楚生闻言笑了起来:“其实也没什么,港岛的景点不多,几天功夫我们就逛了个遍,连什么艺术馆和文化中心都去看了看。”

他说的这是实话。

港岛总共就那么一亩三分地,逛来逛去也就那么几个景点,陪着陈道名溜达了几天,楚生他们就差跨海去深城玩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几天的朝夕相处,让楚生更深刻的了解了陈道名这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陈道名和姜闻属于同一类人,高智商,高文化,高思想,有点俯视众生的意思。

尤其是对待媒体的态度上,最明显:哎哟,总觉着特俗,特幼稚,特没道行。

其实换个角度看,他们都挺单纯的,非常直接,情绪化,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

心情好了跟记者涮几句,心情不好就敷衍了事,你要作死问到讨厌的问题,得,瞬间开喷。

还不是那种不讲理的喷,因为人家层次高啊,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你喷的哑口无言,你还得点头装孙子,说是是是,受教了。

这便罢了,最令媒体圈憋屈的,你还不能对着骂。

你黑与不黑,人家的咖位就摆在那里,屹然不动。

以至于每次采访他们的时候,娱记事先都得掂量掂量,万一走狗屎赶上人心情好,哇,喜大普奔!

但楚生其实个人觉得,这俩人心里都特纠结。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拍好戏,可拍戏不是俩嘴唇一碰就出来了。

它得要钱,要人,要势力,得找投资方,发行方,还得全国乱跑做宣传。

这些不可避免,你既然想拍戏,就得全盘接受,所以便造成了一种很古怪的外在形式:愤怒感。

你看姜闻,看陈道名。

看后期的冯晓刚,看早期357的田撞撞和陈凯哥,他们都有这种愤怒感。

当然,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

姜闻靠自己的天才性逗弄电影局和观众。

冯晓刚凭借十几年的大票房掌握住了话语权,而陈道名呢,最为冷静和懒惰,选择了半归隐。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陈道名是那种骨子里非常骄傲的人,他会有这样的选择,也很正常。

跟他相反的,自然就是张国力。

他当初跟华艺对赌失败,不得不疯狂接戏接综艺接广告,老艺术家的面子是丢的一干二净。

但人家很坦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愿赌服输,既然跟人家签了对赌协议,那自然要想办法完成。

这大概就是老派艺人的行事准则吧。

……………………

“楚老师,那您当时对陈老师有什么印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