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常常听过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走起路来也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
从理性上来说,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无法找出她和记忆中那个人的丝毫不同之处的话,那么逻辑上来看,确实可以说她们就是同一个人。
但……从感情上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意义上,人实际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程希接上话说道。
“人的情感注定了,他们无法将一个创造出来的,他们所认为的‘复制品’与过去已经死掉的那个人彻底联系在一起。”
“那么理所当然的,无法完全继承过去社会关系的存在,自然就不可能成为你记忆中的那个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对意义上的复活似乎同样是无法做到的。
但是,听到这里的塞西莉娅很快联想到了另一件事:
如果说人的本质实际上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也就是说……
“没错,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克隆人悖论’实际上很容易解决。”程希看出了她心中的想法,继续解释道:
“无法分辨出区别的两个人之间,谁是原本的那个人,谁是被克隆出来的那个人,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人认为谁才是原来的那个‘本体’。”
“如果所有的人都认为,那个克隆体才是本体,那么尽管从绝对的逻辑来看你确实是那个本体,但这件事情对你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不再重要了,她继承了你全部的社会关系,那么对这个世界来说,她就是你本人,是真正的塞西莉娅。”
“同样的,如果我什么都不告诉你,直接将我说的那个个体创造出来,然后用各种办法让其继承‘她’过去的全部社会关系——也包括你的社会认同,那么对于你,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她’是不是就相当于在这个世界上复活了呢?”
“这种事情……”
塞西莉娅想说自己绝对无法(bdff)认同,但……如果真的像程希说的那样,他真的有办法做到那种事的话,她也很难说自己不会将那个个体视作为自己真正的女儿。
不……是肯定会的。因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假设的前提。
塞西莉娅忽然有些害怕,她知道这种恐惧是没由来的,是毫无道理的,但她就是感到害怕。
实际上,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那她应该会感到欣喜才对,因为在那时的她眼里,会认为记忆中的那个人是确确实实的被复活了。
但正因如此,才会感到害怕。
原来一个人的本质,是如此脆弱不堪的存在吗?
原来一个人的全部,是可以这么轻易被赋予给另一个人的吗?
想到这里,塞西莉娅忽然感觉,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起来。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真正的复活才无法做到。”
程希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后,看着塞西莉娅继续说道:“有句话叫——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部分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我刚才所说的情况,只是处于绝对理想的假设上,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后面出现的那个人无法完全继承死去的那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无论她是克隆人,异空间同位体还是别的什么,对于其他人来说,她都不会是那个所谓真正的,原来的‘她’。”
“除非……”程希停顿了片刻,微微一笑后说道:“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死亡是熵增的结果,是生命这一过程的必然,那么只要逆转这一过程,找到原时间线上的那个人,就相当于是将她彻底复活了吧?”
因为是从记忆中的时间线出现的,那么无可辩驳的,她自然就会是记忆中的那个人。
但是……不是说过了熵增不可逆的吗?
“话是这么说……但,你要知道,熵增定律并非是人们推导出来,而是总结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无法完全否定,会有例外的存在嘛。”程希微笑着说道.
第三百六十二章 逆熵的可能性
一个定律,只要没有被公式证明,而只是停留在统计学的结果的话,那么就很难肯定地说不会有例外出现。
就比如大名鼎鼎的哥德巴赫猜想,用现代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任何一个大于5的正式都可以被写作三个质数之和。
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由于数学上的整数是无穷多的,因此不论人们使用多么强大的计算机验证了多少位整数来证明这个猜想,只要没能在数学公式上彻底证明,就无法从逻辑上完全否认后面无穷多个整数中,会有反例出现的可能。
熵增同样也是如此。
“就拿现今最流行的宇宙大爆炸模型来说。”程希举例道:“按照熵增原理,过去宇宙的总体熵值肯定是比现在的总体熵值要低的,那么一路逆推回去,很容易的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大爆炸初期,宇宙的熵应该处于一个历史最低值才~对。”
“但事实却是,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原初火球,是处于一个熵值极大-的热平衡状态。”
“这很匪夷所思,不是吗”程希看着塞西莉娅问道。
塞西莉娅也愣住了,虽然她也知道熵增定律,但她过去还从来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过。
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到底是宇宙大爆炸模型违背了熵增定律,还是熵增定律不适用于宇宙的早期状态?
程希继续说道:“当然了,科学家们肯定不会放着这么大的一个漏洞不去管。”
否则的话,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正确性就不成立了。
“于是,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太初火球在一开始实际上是处于热平衡,但那个时刻的宇宙非常微小,火球代表的是那一微小宇宙所能允许的最大熵状态,和今天宇宙尺度下所能允许的最大熵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随着宇宙膨胀,可允许的最大熵增加,但宇宙实际的熵却远远落在允许最大值的后面,实际的熵总是拼命去“追赶”允许的熵最大值,因此产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就好像往一个封闭空间内充入气体,等到其内部气体分子运动状态处于一个平衡态时,突然凭空增加一部分的内部空间体积,其封闭系统内原本的平衡态就会被打破,导致熵值再度往增加的方向移动一样。
看起来似乎十分合理,逻辑也很自洽,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论述只适用于宇宙曲率为负的“开宇宙”,在一个最终会发生大坍缩的“闭宇宙”模型中,却是不成立的。
适用于膨胀宇宙早期并给予了我们低熵的同一限制,应该也适用于收缩宇宙的最终阶段。
时间开端处的熵限制带给我们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到时间终结处却不成立了,这显然是不符逻辑的。
虽然也可以用“观测显示我们现在这个宇宙就是负曲率的‘开宇宙’”来狡辩,但这种说法基本是等于否认了“闭宇宙”状态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