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游艇夜航(2 / 2)

韩枫点点头,手不断的摸索,弄得佩玉娇嗔不已。

“爷,你真不老实,净会作怪。”

韩枫使了点劲,“谁说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俺老韩是个老实人。”

佩玉鼻翼扇动,咬着嘴唇,喘气说不出话来。

浦江上,一艘艘货轮不时驶过,有插着英吉利旗的,扶桑旗的,连米粒坚旗的也有,就是没有华夏的船。

景茹看了一会儿景色,问道:“哥哥,怎么没有咱们的船?”

韩枫笑了笑,没有说话。

不是没有华夏的船,而是华夏的船插了外国的旗,何其悲哀!

后世很多人甚至砖家说二十世纪初外资完全垄断了华夏的近海以及内河航运,在多个时期的资料中,长江、浦江乃至运河上的航船都是外国船,这个结论是有瑕疵的。

这事儿又得从老李那说起了,且不论老李到底是不是卖国贼,招商局对于华夏现代工业、运输的促进作用都是难以抹杀的。

鸦片战争之后,外资轮船公司大肆进入华夏,逐步形成了太古跟旗昌两分天下的局面,这就尴尬了,华夏的航运天下,竟然被两家外商给两分了。

华夏人别说吃肉了,连口汤都没喝到。运输关乎国计民生,就这样操之于外资之手,旗昌跟太古为首的航运公司大赚特赚,自同治年间就录得纯利八十多万两,然后年年攀升,势力西到宜宾,东到上海,北到德州,甚至许多之流,例如湘江,赣江,都有这几家轮船公司的身影。

在这个背景下,招商局轮船公司诞生了。

韩枫前世今生都认为,招商局轮船公司掀起的航运商战可以说是教科书一样的商战,其手段之高明,过程之精彩,对各种资源利用之巧妙,都体现了那个时代大商人的聪明才智。

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其结果就是并购了旗昌,一跃成为华夏最大的轮船运输公司,打的太古抬不起头来。

这时候,这些外商才真正开始正眼看华夏商界,此前,他们觉得这些留着辫子的人都是磕头虫,哪会做生意?也正是这个时候,外商心里隐隐约约形成了一个共识,光明正大做生意,是干不过华夏人的,必须得用点盘外招。

好景不长,甲午战败,李合肥被天下痛骂,商业版图也遭到重创,盛宣怀等人又围绕着招商局的控制权展开了内斗,怡和趁机进入航运市场,招商局轮船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真正的冲击是在庚子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外国船得以在近海跟内河横行霸道,华国人的船反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