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进战俘营,用并不熟练的俄语向他们呼喊,好在棍棒弥补了语言的不足,俘虏兵们很快排好队。
等走到一间热气腾腾的大屋子,伊戈尔满面惊恐。
上帝,难道这些野蛮人要煮了自己。
半小时后,被剃成光头,穿着一身土黄色衣裳,后背印着“劳改”两个大字的伊戈尔从大屋里出来,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
他们被分批运走,在卡车上颠簸了几天之后,伊戈尔被运到大同江煤矿。
负责押运的军官亲切的和前来接收的郑和丁握手。
这位曾经跟巡阅使握过手的培训班优秀学员,如今已经成了大同江煤矿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
“天兵同志,太感谢你们了,煤矿生产任务重,有了这批劳动力,我们又能为巡阅使、为共荣圈的百姓们生产更多煤炭了!”
郑和丁满面喜色,经过持续学习,他已经有了很高的觉悟,一心扑在工作上,现在见了这么多劳动力,心里怎么能不高兴?
“再次祝贺你们打了大胜仗!”
押运军官被他的热情感染了,说道:“本来我们想不留俘虏的,但是上面有命令,现在各地都在搞建设,劳动力短缺,所以留下了一批人,你们大同江煤矿很受重视啊,这次分来了四百多个俘虏,以后他们就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了,郑和丁同志,你要好好的管理他们啊!”
对于天兵人马,郑和丁是非常尊敬的,连连点头,“你们实在是辛苦啦,我们一定会好好管理使用这批俘虏,巡阅使说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们的主要能源,因此煤炭生产工作是三省及高丽乃至整个共荣圈的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不负巡阅使的期望,不负天兵同志们的努力,用好这批俘虏,开采更多的煤炭!”
押运军官见他对巡阅使的话熟悉到张口就来,不由得愈发有好感,两人说说笑笑的去吃饭了,虽说现在严禁大吃大喝,肃反委时不时还来个突击检查,但是正常招待,四菜一汤还是没问题的。
伊戈尔一众俘虏被安置在劳改营中,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了。
“这些龙国人没有想象中的凶恶,我们有饭吃,甚至比在军队时吃的还要好,有时还有一些咸鱼汤喝,虽然劳动非常繁重,但他们给了我们必要的保护措施,例如一种藤条头盔,我还在努力学习龙国话,他们发给我纸笔,我已经能读一些巡阅使的著作了。不得不承认,这位巡阅使的确有天才一般的思想,据说,这里的人都因为他而过上了好生活……”
谁也没想到,一些杂粮陈梁饭,和咸乎乎黑乎乎的咸鱼汤就征服了伊戈尔,郑和丁发现了这个好苗子,甚至任命他为劳改营临时学习小组的副组长。
伊戈尔也不负众望,没用多久,就掌握了一些巡阅使的基本理论,用伊戈尔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获得了新生”,他为自己以前给反动沙皇打仗而感到羞耻,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把这些理论说给自己那些穷哥们儿听。
“很难想象,为什么有人不想沐浴在巡阅使的恩情之下,难道发芽的土豆和发霉的黑面包,就那么好吃吗?比起那些残暴的税吏冷酷的地主,明明龙国人才更像我们的自己人!”
伊戈尔如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