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2 / 2)

朱厚照淡淡道:“朕刚刚收到皇叔从前线传来的奏报,安化王叛乱,已经被皇叔平定。安化王朱寘鐇,正在押往京城的路上。”

李东阳五人闻言,心中都是微微一动,眼中也是露出了几分喜意,朝着朱厚照躬身道:“恭喜皇上!”

朱厚照淡淡道:“你们恭喜得太早了。如果只是这件事情的话,朕也不会特地将你们五人找来了。”

“请皇上明示”,听到朱厚照的话,李东阳五人心中都是一凛,顿了下,李东阳朝着朱厚照恭敬出声。

朱厚照淡淡道:“你们先看一下这份奏报吧。”

说话的同时,眼神示意了一下孙公公。

孙公公会意,连忙上前双手接过奏报,然后送到为首的李东阳手中。

李东阳朝着孙公公点了点头,接过奏报看了一遍,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

接着,李东阳一言不发将奏报传给了刘健。

刘建看完之后,同样是眉头紧皱,继而又传给谢迁。

然后是胡汝砺和杨潭。

等到五人都看完奏报之后,朱厚照淡淡道:“如今安化王之乱,虽然已经被皇叔平定了,但我大明的真正考验,才正式到来。”

“皇叔在奏报中已经说明,大元帝国四皇子拖雷,统帅三十万大军,陈列在大明与大元边境之处。奏报从边境传回,还有着不少的时间,或许现在,皇叔已经和大元军队交战了也有可能。”

听到朱厚照的话,李东阳几人都是神色凝重。

虽然大明对大元的防范,始终都没有懈怠过,但原本镇守边境的主力,就是安化王朱寘鐇统帅的军队。

如今安化王被拿下,原本的边军,是否还能使用,完全是未知之数了。

现在只能指望朱无视的平叛军队,和大元帝国的大军抗衡了。

想到这里,李东阳连忙朝着朱厚照躬身道:“¨「皇上,如今边境之上,只有铁胆神侯统帅的十万大军,恐怕力有不逮。还请皇上及早发兵,支援铁胆神侯。”

朱厚照点头道:“这正是朕找你们来的原因。援军自然是要派的,该派多少援军,从何处派,领兵将领该派谁?以后后续的粮草辎重问题,这些都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

李东阳五人闻言,这才明白,朱厚照召他们前来的原因。

当即,五人心中斟酌一番之后,也是各自开始向朱厚照建言起来。

听完李东阳五人的建言之后,朱厚照不由得微微摇头,这偌大的大明帝国,似乎还真没有什么成名的将领阻。

基本上就是先皇留下的老将了。

最出名的弘治三君子之中,最年轻的刘大夏,都已经六七十了。

也或许,其他的一些将领还太年轻,没有什么资历,因此没有被李东阳几人发掘出来吧。

心中(赵赵的)想着,朱厚照有些无奈道:“那就劳烦刘老将军,率领京军十五万,火速支援皇叔。另外,兵部后续陆续召集地方军,前往听命。”

兵部尚书胡汝砺闻言有些担忧道:“皇上,京军直接调出大半,护卫京城的兵力,是否太弱了。万一再有变动,恐兵力不足呀。”

大明京军七十二卫,三大营,累计大约在四十多万,之前朱无视更是已经带走了十万,因此胡汝砺才会如此说。

“请皇上三思!”

李东阳几人闻言,也是连忙跟着劝解出声。

朱厚照淡淡道:“成祖皇帝,增设京军,就是为了抵御大元,只要刘老将军和皇叔,在前线打败了大元军队,京城和朕又有何忧?就这么定了,内阁尽快朕的旨意下达,皇叔在前线,正等着朝廷大军的支援!”.

第95章

感受着朱厚照身上的威严气势,李东阳几人,心中都是猛地一震,对于朱厚照的独断,不仅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反而是感到一阵振奋。

虽然朱厚照如今还很年轻,但处事果决,雷厉风行,该听建议的时候听建议,该决断的时候快速决断,李东阳几人心中对朱厚照也是多了几分敬服。

其实,他们也清楚,支援朱无视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不过他们心中更要考虑皇帝和京城的安慰。

朱厚照主动提出,调派十五万大军支援朱无视,并且丝毫无惧危局的气势,正是他们所期盼的明皇气魄!

“臣等遵旨!”

李东阳几人对视一眼,随即同时朝着朱厚照恭敬出声。

朱厚照淡淡道:“户部方面,粮草辎重务必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朕决不轻饶!”

“臣遵旨”,户部尚书杨潭闻言,连忙恭敬出声。

朱厚照眼神在李东阳几人身上扫过,略微沉吟了一下,接着道:“等到刘老将军率领大军赶赴边境之后,该以皇叔为主,还是以刘老将军为主?你们几位可有想法?”

听到朱厚照的话,李东阳几人心神都是微微一凝。

朱无视麾下如今有十万大军,刘大夏再率领十五万大军,另外还有后续赶往的地方军队,加上原本安化王麾下的一部分军队 ,总数至少也在三十万之上!

这个数字,绝对不小了!

这一军之主帅,也必然需要慎重。

半晌之后,李东阳第一个站了出来,躬身道:“皇上,臣以为,应以刘老将军为帅。虽然铁胆神侯能力不俗,但对于大规模作战来说,还是刘老将军更甚一筹。而且,刘老将军也有多次和大元帝国对战的经历。”

紧接着,刘健和谢迁也是同时出声道:“臣赞同首辅大人的意见。”

朱厚照微微颔首,随即看向胡汝砺和杨潭,淡淡道:“胡爱卿和杨爱卿以为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