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和‘毒茶’同款的冰乌龙茶。”
“上面的生产日期和生产编号。”
林新一提示着吩咐道。
“生产日期和生产编号?”目暮警部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但冲矢昴却是已经意识到了他的用意:
“原来如此…”
“自动售货机上货,都是一批一批地,按‘箱’上的。”
“售货机管理公司进货,也是一批一批成箱进的。”
“而同一箱里的饮料,甚至连续几箱的饮料,都是同一工厂、同一生产批次、同一流水线上、连续生产出来的商品。”
“所以这些饮料包装上的生产编号都会是一样的。”
“生产日期也会是同一天,同一小时,同一分钟,甚至是同一秒。”
也就是说…
“只要对比这罐‘毒乌龙茶’,和这自动售货机里的冰乌龙茶,它们的生产编号和生产日期。”
“我们就能知道凶手的毒乌龙茶是作案前在其他地方买的。”
“还是现场从这台售货机里买的。”
林新一说出了答案。
目暮警部也终于理解了他的用意。
而经过一番简单的对比,大家很快就发现:
“不一样…竟然不一样!”
“自动售货机里存放的20罐冰乌龙茶,它们的生产日期都是在一个月以前的某一天。”
“而这罐‘毒乌龙茶’的生产日期却很近,甚至就在这周,就在三天之前。”
“而且从生产编号和产地上来看,它们的生产批次、生产工厂也不一样。”
“自动售货机里的这批乌龙茶,产地是琦玉工厂。”
“这罐这周才生产的毒乌龙茶,则是在千叶工厂。”
答案显而易见:
“凶手不是在这台售货机里买的冰乌龙茶。”
“他是提前在别的地方买好了乌龙茶,往茶中投毒之后,才带到这台自动售货机里的。”
不过…
目暮警部又纠结地看了过来:
“知道这些,好像还是没办法找到凶手吧?”
“这当然没办法帮我们直接找到凶手。”
“但是却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个突破口。”
林新一无奈地叹了口气:
现在法医的方法不好使。
那就应该用刑警的破案方法。
在以前,这些点子应该是由定位等同搜查一课的刑警队出的。
他这个法医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了。
可现在…
看到目暮警部这躺赢躺惯了,答案摆脸上了还一脸茫然的模样…
林新一就知道,自己还得客串一回搜查一课的管理官了:
“饮料上的生产编号之所以存在,为的就是方便厂家分清饮料的生产批次,方便在出了质量问题之后紧急召回、溯源调查。”
“这个调查机制可以用来处理质量问题,自然就可以用来处理案件。”
他微微一顿,仔细吩咐道:
“联系这款乌龙茶的厂商,尤其是生产了这罐‘毒乌龙茶’的千叶工厂。”
“把生产日期和生产编号告诉他们。”
“让厂家尽快弄清楚,这批乌龙茶是什么时候投放到了东京、投放到了米花市场,弄清楚有哪些超市、商店、便利店有进过这批乌龙茶。”
“好!”目暮警部点了点头,马上照办。
这类“毒可乐”事件影响实在恶劣,面对巨大的破案压力,警视厅也不得不一改平日迟钝臃肿的老态,全力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高效。
而乌龙茶厂家同样知道这突然爆出的“毒茶案”,到底意味着什么——
案子一天不破,他家的乌龙茶就没人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