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当官的,可以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谁手里头都不干净,若是老底被翻出来,谁都要被砍脑袋。
这次,若是彻查孙家,哪怕孙家并没有跟后金勾结,但查出来的那些肮脏的交易,孙家也绝对没有好下场。
“魏贤,你这是打击报复,你……”张雍愤怒之下,还想再说什么,但话没有说完,就被赵南星捂住了嘴。
而另外两个东林党的老大臣,也都赶忙上去,拖拽着张雍,便要离开。
他们明白,孙家父子,算是完蛋了,甚至有可能,会因此牵连很多人,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这里胡闹,那他们也有可能被牵连进去。
正是那句话,这天地下的官,没有不贪墨的,没有不以权谋私的,若是认真查下来,这所有大明朝当官的,都要被砍脑袋。
“都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给我回去。”赵南星这个老好人,终于发飙了。
随后,几个老大臣拽着张雍,带着那些年轻的东林党官员,离开了大明门。
就这样,东林党为了救孙家父子而发动的死谏,刚刚开始,就夭折了。
这消息在京城里传开后,这场闹剧,都被当做了差钱饭后的笑谈。
便是人在内阁官署办公的刘一景和孙承宗等人,得知此事后,也都是一阵捧腹大笑。
天启元年,四月底。
兵部侍郎周培公入山海关,在数百禁卫的护卫下,抵达京城。
身为此次退敌的功臣,周培公自然是得到了小皇帝和内阁的大力褒奖。
天启小皇帝特意降下恩旨,擢升周培公一级,赏黄金百两,此京城内府邸一座。
周培公本来就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大员,如今擢升一级,便是从二品了。
如果安置周培公,却又成了一个让内阁头疼的问题。
小皇帝这给周培公升了官级,总不能,让一个从二品的大员,继续去干兵部侍郎吧。
要知道,兵部尚书,也就是正二品,周培公这只比尚书低半级,而且又有大功勋在身,兵部尚书也怕是压不住他。
有人提议,按照之前安置孙承宗的法子来,也让周培公入内阁。
但是吧,这内阁乃是他刘一景的一人堂,本来掺和进来一个孙承宗,已经让他头疼了,自然不会再要一个周培公。
思来想去,内阁这边便将目光放在了户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左都御史这三个位子上。
或许以周培公的资历来说,当这三个权利部门的大佬,多少有点不够格,但最起码,周培公的品级到了。
当然了,户部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户部尚书的位子太重要了,刘一景他们都想把这个位子占为己有,不想让别人插一脚。
所以,刘一景他们,更愿意,让周培公替代孙俊,当左都御史,而或者代替死去的李三才,入住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