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来到这个世界后,能想到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前一世方立便喜欢看战争故事,尤其是解放战争,伟人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方立深受感染,既然如今生逢乱世了,那就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所以第二个计划就是先打下一个军队的雏形,那些流民就是一个契机。
来到大寺村及周边的六户人家有五户是参军后落户北方的,有一户是因当年获罪逃跑后落户北方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俗称入赘。如今都不年轻了,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带来的人有妻儿和公婆以及直系亲属。
一早,村长让人召集村民,然后带着方立来到村里的打谷子的场院上,站到了一处高台上,下面人群慢慢安静下来。
“大家安静,今天召集大家过来有几件事宣布,第一……”,一群土包子瞪大眼睛盯着村长,见大家都认真起来,村长满意的继续道。
“第一件事呢,村里春耕结束,大家知道我家里买了村上一百亩荒地,二十两银子已经打到公账了,往年大家都不愿意开荒,因为荒地离家远,又大多都是坡地,土地贫瘠,缺少水源。但是,我们村里有了水车,村西北到小土山这一片,荒地有几千亩,距离我们村里算近的,如果把水引过去,都可变良田,这个问题我想大家近些日子都在想吧!”嗡的一声下面炸开了锅,议论纷纷。眼看着水车把河水源源不断的送到隔壁村长家的地里,而自己只能吭哧瘪肚的挑水灌溉,尤其是水田,汲水都是人力,一桶桶的把水提到水渠里,每天如此,费时费力不说,地还得不到足够的水滋润,秧苗看着比人家的黄了好多,能不眼红,能不议论么,今天村长开头提了出来,压抑几天了的情绪立马释放出来。
“宪叔,村里是不是要修渠了?要是修到北坡去,我家愿意买五亩荒地。”
“我家也愿意……但是最好把渠再往西洼那边修修,我家地就能借光了,能省下不少力气”。
底下有人开始针对水渠如何修对自己有利的问题讨论起来,也有人高声喊着。
“宪哥儿,你有什么好主意就直说吧”,大树底下几个家族的族老聚在一起抽着旱烟,这时也有点不淡定了。
大寺村,四个大姓,方张孙王,方姓最多,但是其他三姓也都在百人以上,这四姓在村里都是有祠堂,有族产的。
等下面议论声渐渐落下,村长继续道。
“渠,是要修的,还得方明海家的立儿测堪了再说,我想最终的目标是村里所有地都能用上青天河的水浇灌。”
“但是这需要人力和钱粮,怎么办?今天就是和大家商量来了。”说到这里张宪停了下来。
“……”
一片沉寂。
“宪哥儿,你说怎么办吧,我们几家都支持你”,还是几家族老发话了。
“好,这主意是立儿跟我说的,就让立儿和大家说说”。
方立本来是带着笔墨来的,准备帮着登记统计呢,这时突然村长把他推出来,有点惊讶,但是很快便镇定下来,以后方立是要监工,分工,计分的,需要一定的威望,否则八岁的孩童很难让人信服的,这是村长给自己的机会,带着感激的心情,方立走到了高台上,对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村民先鞠了一躬。
“各位阿爷阿奶,叔伯兄弟们,好!正如村长伯伯说的,修水渠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这等好事立儿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我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目前,我统计了修水渠水车的花费,大概是五千个工,如今城里工钱降了,而且这是给全村谋福利的事,那么工钱定在十文一天,大家觉得合适吧?”
“合适……合适,你继续说”,大家纷纷道,当然合适了,不说现在散活难找,还要自己搭了干粮去找,离家又远,哪里比得上在村里赚钱舒服,虽然比不得前几日二十文的工钱,但是这是给自家干活能拿
一半的工钱,大家还是比较满足的。
“北坡可开垦荒地我目前估算是五千多亩,那么我们需要卖出去十分之一,五百亩就够开渠和制作水车的钱了。我也知道大家家里有的可能两百文都拿不出,没关系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都可以换一块荒地。”
“如果大家觉得地分散了不好管理,三年后地养熟了,我可以用自家的地和大家置换”,村长张宪接口道。
这下立刻燃起了大家的热情。
“村里的牛可以顶五个劳力,而且如果地卖的多,我计划给村里增购耕牛”,村长继续道。
牛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现代的拖拉机,能大量节省劳力,一个家庭很难养的起一头牛,一个村子也没几头,一般都是几家才养一头的,一头牛一天的草料相当于五个壮劳力的口粮。而开荒最需要的就是牛,因为草木茂盛加上荒地里有石头,农具很难开垦,五个壮劳力不一定顶得上一头牛,开渠也一样。
“大家不要挤,都排队登记”,方立负责登记,村长和几家族老负责维持秩序,一个时辰登记卖出去的地就有三百多亩。
“我家买五十亩,现钱”,孙家的族长见没人上前了,高声道,孙家在村里有些特殊,分家较少,族长这一支一家近百口子住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