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灯会之后,莒国的国君丛明忠带着弟弟们来到了坤神宫,坤神宫是莒皇母亲,也就是萧太后的寝宫,丛明忠正是萧太后所生,而走在莒皇身后的是唐王,唐王在一众兄弟之中虽然不是年龄大的,但唐王丛明孝也是萧太后所生,与当今的莒国国君乃是一奶亲兄弟,自然是更被重视。今年不仅是正月十五的节日,还是萧太后五十岁生辰,这才把各地亲王聚齐到一处来。
寿宴开始之前,丛明忠带着弟弟们给老太后祝寿,好听的话都会说,然后是献礼。
“母后,今国家四处不安,给母后的寿礼不能比之从前,但是都是经过儿臣之手亲自遴选的,想母后定然喜欢。”
丛明忠献上的是各种珠宝珊瑚一箱,件件精美,可是大喜的日子,你提什么国家不宁,这不是给人添堵么,自己儿子忍了,萧太后表示喜欢,夸奖了几句,诫勉几句,便轮到唐王献礼。
唐王是萧太后的小儿子,自然宠着些,可惜依祖制,成年王子必须从藩,萧太后苦苦留着唐王到二十二岁才不得已放走,这都好几年没见了,唐王近前,萧太后期待满满。
“母后万安,祝母后千秋万代,容颜永驻,儿臣依母后懿旨不敢送母后珍珠宝器,于是孝儿挖空心思,四处寻来了精装的四书五经一套,送与母后,母后先不要着急,诸位可能觉得这四书五经有什么好送的,谁家里没个几千卷收藏,我送的书自然是不同的,因为我送的书只要一个箱便可把全部圣学装下,来人,抬上来吧。”
只见两个宫女抬着一个箱子就上了殿,那箱子并不大,众人自然是惊讶的很,当然也有人猜到了,这自然是最近京城卖的火爆线装版印刷书籍了,当然也有许多人没见过的,萧太后也是很多年没有看过书,自然算是惊讶的一部分人。
“四书十七万余字,全书共计十册,一人之力便可随便取用;五经六十五万余字,全书五十册,一人也可背负而行,且这般书籍翻阅方便,印刷技术更是让书籍很少出现错漏,更可以大量产出。母后此等书籍,如果推而广之,今后我莒国上下学子,定然会大大增加,学识更是精进,我莒国之强大成必然,定会傲立群雄,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啊。”
“好啊,孝儿果然用心了,此礼物甚得我心,忠儿啊,你不可整日只是坐在朝堂之上,而不知民间这些关乎圣言圣学之事啊。”
“儿臣晓得了。”
“皇祖母,我也有书送您。”
“哦?是莲心郡主,我的小乖乖,你别站那么远,过来皇祖母这里来。”
莲心郡主,其实只是个称呼,尚无实际封地,丛莲心乖乖的跑到老祖母身边,就着椅子坐在了一边的小凳子上。
“祖母,我不懂什么圣言圣学,可是我给祖母找的书更好看,你看这书里不仅有小故事,还有图画哩。”
这时又有两个女子抬了一箱书籍过来,箱子里放的都是和莲心郡主手里大小型制相同的书籍,书籍有六七十册的样子,包装夸张,呃,
精美,封皮上还带图画,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书,但是大家不敢多言。
“祖母你看,这是《西游记》,说的是一个漂亮和尚带着一个猴子,一头猪还有一个妖怪去西方佛国取经的事,一路上各种艰难险阻,斩妖除魔,好不容易才把经书带回了我大莒国,然后让佛法得以弘扬,国泰民安呢。”
“哦,这书是不错,莲心真是用心了”,萧太后翻看了几页,自然就被故事吸引了,老太太年纪大了便迷信,佛法,道家都信些,最爱看这些鬼啊怪啊的。
“祖母还不止呢,我还央求父王把这故事排了一出戏,想献给祖母,就是这里面最精彩的一回,蟠桃会,猴子不听话就要闹天宫,然后被王母娘娘施法压到了五行山下,找到了,就是这一段。”
“哦?今天还有戏看么?”
“母后,确实是排了戏,可是宫里有规矩,不太好把那野班子带进来,要不……。”
“都是我大莒国的臣民,带进来也不算什么,忠儿你说呢?”
“确实不太和礼制,按礼制,宫中是只能看经典六乐的……,不过母亲既然喜欢,那就破一次例”,丛明忠见自己说到一半母亲便不高兴了,立马转了个弯,把话圆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