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就这!?
云凤楼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
锦小渔不可置信:“你不生气,你不怪我?”
她当时就震惊了。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之相比,我更在乎的是,你和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
云凤楼安慰几句,又一再强调让她在家里等候,临出门时,他特意说了回来要出热乎乎的锅子。
这下锦小渔就又得忙了,汤底倒是简单,热锅上水,加料熬着便是。
但是云凤楼特意交代的,锦小渔总想着要做得更好一些,配菜更多一些。
日落西山,云凤楼踏着暮色回了家,锦小渔接过他脱下的蓑衣挂起来。
“今年下了几场雪,立春之后雨水又多,我看等到三月春分之后,便可播种了。”
云凤楼往院子里走,不忘和锦小渔说明今年的情况。
他去里正家了解了,也到自家实际登记的耕地看过。
还好,这小娘子还知道给自己留些后路,家里剩余的二亩肥沃良田没有被卖出去。
“哦,郎君可是要用暮食?锅底加了王大娘送的虾菌,鸡菌,说是邺城土仪,味道特别鲜美,郎君尝尝?”
锦小渔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亲自舀了碗汤递给云凤楼。
她对耕地面积,是没有概念的,所以一亩地,十亩地,在她观念里。约莫是一样的大小。
“我自己来,小心别烫着你。”
云凤楼忙阻止她,自己给锦小渔端了汤,又觉得少了些往日的吵闹,就问道:“怎么不见昭昭和阿峥?”
“哦,你回来得晚,孩子们等得饿了,吃过了饭,这会被我拘在屋子里识字。”
锦小渔挨着云凤楼,在他身边坐下,解释道。
“不过三四岁的孩童,你也莫过于收紧了。”
云凤楼吹了吹碗口,几口热汤灌了下去,散了一身的寒意,这才觉得整个人舒坦了。
“是。”
锦小渔嘴角含笑,心想也不知谁暗地里,偷偷把姒水城的书堂都比较了个便。
“家里的田地尽够,你莫要忧心。”
云凤楼在心底斟酌了几番,对锦小渔说:“咱们家人口也没多少,二亩良田,已经足够了。”
“如此我就放心了。”
听得当家的这样说,锦小渔可算是出了一口大气。
想她刚穿来那会,对着那来不及卖出的地,不知有多发愁。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她哪里就会多种田呢,只随便折腾着饿不死而已。
“春分以后,气温大约就回暖了,到时去城里一趟,买些稻种,合该给稻种发芽了。”
云凤楼匆匆扒了几口饭,就丢下了碗筷。
“郎君,你不吃了?”
锦小渔问他。
“吃好了,你慢些吃,碗筷放着我回来收拾。”
说完,云凤楼又拿起蓑衣,准备出门。
外头雨势渐大,锦小渔追出门外:“怎的又要出门?”
云凤楼没听到,甩开大步走了。
锦小渔无奈摇头。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云凤楼去而复返,提着个竹条编成的筐子,有洗脚盆那么大。
上头盖着层稻草,隐约还能听见叽叽喳喳的叫声。
“你之前不是说想养些鸡崽子,我回来的时候遇到王二山,他说家里的母鸡抱了好几窝,在问有没有人收,没有他就挑到城里卖了。”
“所以啊,我方才想起这事,就忙着过去买鸡崽子,还好我去的快,再晚一些,这一窝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