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七福晋14(2 / 2)

“对。”

“同流合污之人遍地都是,更何况使者官场呢,所以处置知府我们不急,我们先慢慢的问清楚了。”

“能真是知道这杭州实情如何的,便只有这百姓了,明日我们出城吧,去周边的村子里面问问,看看如何。”

“这个办法不错。”

“在这之前,还是要正式告个别。”

“你身后的人什么时候到。”

胤祐讶异的看着南浔:“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还用知道吗?猜测的。你来这里要搅得杭州不得安宁,不可能只靠我们几个。”

“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知我者,夫人也。现在他们一家到杭州城外了,时机一到便可收网了。”

不知为何,南浔忽然变得有些兴奋起来。

翌日一早、

两人下楼。

此时天刚刚破晓。

小二见两人下来讶异的看着两人:“两位爷,今日怎么这么早,这是要去哪里啊。”

南浔:“实不相瞒啊,我们这是要准备回苏州去了。离家已经将近一月了,再不回去家中的母老虎可就要不饶人了。”

“原来如此,那小人就在这里祝两位公子一路顺利了。”

“多谢小二哥吉言了。”

南浔的话让小哥眉开眼笑的,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出了城大概十里路的距离,便看到一行几人正等在这里。

见胤祐等过来,为首之人忙问安道:“奴才韩青等见到七阿哥,七福晋。”

“这个时候不必多礼,你们起来吧。”

“人手可都到齐了。”

“七阿哥放心,这两日人马都会到,全部都听七阿哥吩咐。”

“嗯,人马到了你们原地待命,什么时候行动爷会给你们发信号的。”

“是,奴才知道了。”

“爷,和福晋去福晋的村子看看,这样吧,你带着你身后的这两人也去问问,人多效率能够快一些。”

“还有,把你们身上的这身衣服全部都换下来,要装成别的身份,不要让人看出来了。”

“是。”

“还等什么,快换啊。”

韩青羞愧的道:“爷,我们身上没带其他衣服。”

南浔:“我们马车上还有你们先换上。”

“不行,奴才们怎么能穿七爷的衣裳呢。”

胤祐冷声道:“让你们换你们换就是了,哪里那么多的废话。”

“是。”

韩青如同一个愣木头一般,十分的死板。

一个村落出现在眼前,炊烟袅袅,带着烟火之气。

尔瑞:“爷,咱们现在到的乃是清水村,这个村子听说在山上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便命名为清水村了。”

“再往前还有两个村庄,分别为桥头村,以及前山村。”

胤祐:“行,那咱们便分头行动,你们分成两队,分别去桥头村以及前山村打听一下,爷和福晋去清水村。”

胤祐和南浔下了马车,两人换上了布衣,便走进了村子。

村口前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便写着清水村三个字。

进了村子,便发现这个村子并不富裕,房子都是漏了都是拿稻草铺设的。

经过一个院子,边看着一个胡子花白的大爷正在拾柴。

南浔上前攀谈:“大爷,我们夫妻两人是要去杭州城内的,身上带的水喝完了不知道您能否讨一口水喝。”

大爷神情木讷的看着两人,那双浑浊的眼睛写满了故事,还有对生活的绝望。

大爷打量着两人,见两人长得不错,好似是真的遇到了难事这才点头。

用苍老的声音说道:“你们两个人进来吧。”

南浔进去便忙说道:“大爷,我们来帮您吧。”

胤祐已经动手捡柴了,不能媳妇动手,自己不动手啊。

南浔跟着大爷走进了屋子。

发现房间里面十分简陋,只有简单的一口锅,一个木柜,一个木凳子,还有一口缸,其余的便什么都没有了。

大爷从木柜里面拿出碗,给两人分别倒了一碗水。

“给。”

“多谢大爷。”

南浔喝了一口,发现这水十分甘甜。

“大爷,这水是甜的呀。”

“是,是从小溪里面打回来的。”

“那山上难道有泉眼不成?”

“并未发现有泉眼,之前也有人上山找过。”

南浔:这不应该呀,这水这么甘甜,必定是从地下出来,并且没有受过任何污染的。

南浔:“大爷,我和相公两个人走了一路,发现很奇怪,这个村子好像没有什么人似的。”

大爷:“嗯,大多数人都走了。”

大爷看似冷漠,对于南浔的询问也依旧回答。

南浔:“走了?做什么去了?”

“都去外面谋生路去了,在这村子里面早晚要饿死。”

“饿死?大爷我们是从苏州来的,可是我们听说杭州向来富足,怎么可能还会有人饿死呢?”

大爷眸中黯淡无光,仿若无神。

“如今杭州城内的赋税乃是之前的三倍,加之前两年发生洪水,庄稼毫无收成,交不上赋税只能将田地卖了。”

“卖了地,便只能出去做活,打一些零工,才能勉强的活着。”

南浔装作惊讶的问:“三倍?”

“为何这么多?”

大爷不再说话,似乎在惧怕什么?

南浔:“大爷,你若是有什么苦难的地方尽管和我们说就是了,其实呢我和夫君两个人是京城来的,这一次就是为了惩治贪官来的,您将您知道的全部都说出来,到时候我们才好为你们做主啊。”

大爷浑浊的眼睛,似乎带着一丝丝光亮,看着南浔和胤祐。

“京城来的?”

胤祐:“是,大爷我们是京城来的。”

胤祐京片口音在房间内尤为突兀的响了起来。

大爷还是不敢确信的问:“你们真的是京城来的?”

“是,千真万确。”

南浔:“大爷,现在您详细和我们说一说这位杭州知府到底都做过什么。”

大爷长叹一声,生意低沉的对着两人说道:“你们跟我进来吧。”

大爷带着南浔和胤祐进了里间。

里屋的床上躺着一个人。

大爷走过去,看着床上那人目光都变得慈祥了。

“这是我的老伴,如今生病了却没有钱治病,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全部都出去做工去了。”

“像我们这样还是比较好的,前段时间村头的老郑家,两口子都饿死了。”

“可是,茅草屋的那一家?”

“是,就是他们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