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赵无量、赵无极、华胄都不仅是一介武人,他三人都是颇识诗书之辈,东晋之偏安与如今南朝之况颇有暗合,言谈间便不由得触及。只听华胄道“谢太傅那话倒是不错。小可今日有幸得与宗室二老一会,以聆清教,幸何如之。说到这儿,小可倒忍不住要请二老月旦一下天下人物。想东晋之时,犹有谢安之豪,以赵老看来,当今天下,可有英雄如有,又谁为英雄英雄何意”
赵无量一愣,没想他由此生发,倒与自己论起本朝英雄来了。他沉吟了下,以退为进。哈哈道“英雄我这个江湖野老也来妄谈英雄,外人闻之,未免笑掉大牙了。”
华胄笑道“不错,赵老已退隐江湖十有余年,当真是智者之择。孔子云贤者处世,合则进,不合则退,总以不扰万民、不损其身、不违天命为意,赵老此举,果然令人敬佩。”
赵无量淡淡一笑,口里闲闲道“那倒是,我兄弟一退,把那些扰万民、蒙天子、网罗天下以逞己欲的事都留给缇骑了,是颇值得敬佩。”
赵旭一直见他们言语闲闲,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方听出剑光石火交触的味道来,精神不由得一振。
只见赵无量挥了挥手,望向华胄道“不过,以小老儿之念,所谓英雄,当然要心系家国,上护京庙,忠君爱民,以此意为先,不知可说得是也不是”
那华胄有些了解地望着他,微笑道“看来赵老心中,一直仍以二帝为念啊。”
赵无量心中一痛,这是他心中最沉痛的话题,不能容忍华胄这些新贵这么轻悠悠地提起,一怒说道“不错,身为子民,不能心悬二帝,迎之骨返,就当不得英雄二字”
他最仇恨于当今天子,也即昔日的康王赵构之处也就在此。他为贪一己之帝位,数度轻弃迎返二帝、直捣黄龙之机,在赵无量心中,此人实已成为宗庙叛逆。后人文征明曾以词论史云“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争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又何能逢其欲”
赵无量心中也是此意没错,赵构其实是怕中原恢复的。如果当年中原已复,迎回二帝,他这个皇帝该怎么算秦桧之成势,也不过是迎合了他这一点卑鄙污浊的私欲罢了。
赵无量心中又想起了他这一生都念念不忘的开封,所有那些赏心乐事,无一不是和文雅风流的徽钦二宗连在一起的。他是习武之人,但心中绝爱着那两个名士风流又贵为帝王的叔、兄,想到这儿,赵无量面前就似浮起了堂叔与堂兄的相貌。可如今二帝北狩,家国拆裂。自靖康之乱后,两个皇帝就这么生生被人掳去,困居五国城。每思及此,赵无量心中还不由得一阵撕痛为什么人间至乐总与至痛处关联在一起最繁华的与最凄凉的宛如挛生,从不分离。你才才沉迷,就倏忽梦醒。赵无量低头沉吟,自壮年至今,不知有多少次,他在梦中重忆,都黯然哭醒,以致泪孤枕而这些,华胄这个后生小子懂得什么,他又懂得什么叫家国之痛
华胄却微微沉吟“二帝已经不在了,但二帝就是生还,又能怎么样呢”
他看向赵无量,似是想给这个老者陈述一个事实。只听他静静道“再请他们正位为君国就是他们亡的啊,难道让他们再亡一次吗”
他这话就是再有理些,在赵无量听来也承受不了。他幡然色变,正待发话,只听华胄轻喟道“其实所谓爱国,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爱法的。如赵老所思,只怕爱的更是那个亡国,同样也爱的是那个亡君,爱那亡国的繁华,也爱那个亡君耗损天下以成己欲的私欲。”
赵无量心中大怒,愤然欲斥,可话到喉边忽咽住了。他心中到底是个洞明透彻的人,只是一向多苛责别人,少分析自己。就算分析自己,但人心里核心处的一些观念、一些信仰,再利的自剖之刃也不会将之轻轻触及的。
赵无量只觉耳中一炸,他爱的是那个亡国吗不错,那些上国歌欢,宗庙盛事,户盈珠玑,市列罗琦,文藻华绘,巧妙万端,无一不是玩物丧志的。而那些让他切切念念此生难忘的欢娱,也无一不是构建于万民的水火之上的。赵无量心中一痛,他以前没想到,但,他真的爱的是这些吗爱那些千金换得的一曲,爱那些多少巧手匠人一凿一刨制就的廊舍栋宇,爱宣和画院那些精妙已极的花草翎毛,也爱大内那些奇珍异石所有的华美、艺术、歌、舞、诗、画、绫罗、建筑、癖好原就是最要人力供养的。一个王朝,开国之初,与民更始,休养生息。但人都是不安安分的,他们渴望祟奇尚巧,渴望华美与艺术,哪怕明知物力艰辛,但一个人、一个社会,总会忍不住聚万民血汗来铸就些辉煌与艺术,王权不过是把这种欲望可以无限制地提升起来,那是百年休养生息后的逐渐奢迷,是一种穷尽人工欲达通天之顶、欲达极限的一种喷发。而这个汉姓民族从来看似审慎与平庸的,其实内心深处却又是无限渴望着一场狂欢的,从不曾建立起一种机制来抑制这种狂欢。直到大大的金字塔基再也承担不住那个尖尖的塔尖。狂欢之下,是真正的满目疮痍。然后,崩渍了,摧垮了,文明消散。那自大、自渎、自慰与自炫,如一场繁华一场梦,在喘息连连的细民们终于体力无支下溃倒了。赵无量胸中忽似隐有深情他是爱这场亡国的,爱那必亡的国与导致必亡的欲望他热爱欲望,只痛恨那个喷薄之后的结果。
赵无量胸中怒火如被一瓢冷水浇中,心中怒气一时冰溶雪消,是这样吗是这样吗他怔怔地望着华胄,怎么这个年轻人,会说起这些、想到这些
去此数里,就是曾经一度繁华过的建康。建康,旧称建业、金陵,曾为六朝国都,城中气象,原本非凡。这些如今虽已破败,但败落也是一种美。赵无量曾经无数次地感喟于这种美,只是他再也没有想到过联系起他的亡国。历史,就是这样一次次循环。如弦上之音、箫中之韵,往回往复,无休无断。当日的开封,也曾一度繁庶富丽呀,但那真是这个国家所能承受的富丽吗又真是这个国家所能承受的欲望吗我们都爱那欲望喷发的那一刻的美好,但都承受不了喷发后的那种崩溃与满目的荒凉。造物主与人开了一场什么样的玩笑他勾你以奢欲,还你以崩溃。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是催生文明的动力,却也可摧毁它于顷刻。汉、晋、隋、唐。一代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可你一旦重新集聚起体力,你就会全忘了那场崩溃之痛,再一次陷入欲望的无休止的攀登中。
明睿的老者们他们死去了,新生的欲望与崩溃的悲剧重新上演,这几乎是一场无情的戏弄,是一幕一幕无休止的戏起戏落,人生一代代就是为了让他们一次次品尝那崩溃之苦吗所有的欢歌最后终成往事。陈迹难再。一个家国与一个人的生命的悲剧在深处又是何其相似。
当其初生,诱之以艳景,及其暮年,又告之以真相而那是多么残忍的一个生命的真相,赵无量思及于此。
对于金陵人说,好在,还有一些余韵。
因为有座晚妆楼。
晚妆楼是从梁代传下来的一座小楼,楼中这近二十年正住着一个女子,她就是萧如,人人皆知的南梁后裔。她的祖上曾辉煌无比萧梁太子,昭明文选,风流雅概,名驰一代。
她有一个知交叫吴四。吴四,南京半金堂的大少,每次一步步登上晚妆楼时,都觉晚妆楼的楼板上洒落的阳光恍惚还是六朝落日洒落的点点碎金,让他都有点怕踩破它。吴四总不由得想着萧如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他已见过她无数次,但每次重见前,他都还是会有一种新鲜之感。这就是萧如的魅力。她出身于后梁一姓。这也许还没什么特别,毕竟那个王朝已遥隔数百载
特别的是她身上常蕴的那种余韵。
晚妆楼中,余日熔金。
晚妆楼外,暮云合璧。
楼中的女子,吴四知她常在想一个男人,想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那个男人心中的寂寞有时会让思忆他的人一旦忆起都觉得寂寞了。但那女子没有明言过,她思念起时只会用五只嫩指顺着自己的长发捋下去,轻轻地捋下去。那轻轻的动作似乎已述说尽了她的寂寞。
此前数日,吴四在晚妆楼正低声地品着箫给萧如听。她身前的案上,放着一阕新成的易安词。
萧如道“华胄说很想约见赵无量。”
吴四“噢”了一声。
萧如倦倦一笑“我想,他是想用一篇说词,熄尽赵无量争雄之心。”
只听她浅浅道“说英雄,谁是英雄百代更替,浪起沙回。谁当自量谁主沉浮赵无量是个老顽固。可华胄,他的言辞一向很能打动人。”
她的装束有古意,全身上下只长发上束了一个金箍作为唯一的装饰。窗外,是秦淮水流了千载的流艳与绮丽,她的眸中是一种六朝烟水洗过后的倦。她也是繁华场中笙歌人,但国已亡,家何寄可败落也可以成就一种美,这是一代代累积在骨里的秀致。是否只有袁老大的英雄之气,才有资格将之弹压匹配
只听萧如倦倦一叹,像是叹着人生中种种美好的但终究冰消雪融的欲望“那赵无量,也是一个爱着亡国的人啊。”
亡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吴四在晚妆楼中坐着,心里细细地想,他自负倜傥风流,但也一向不能全明这个美人的心意。他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自己每隔月余就会来这晚妆楼中小坐,将这个人拜访一次。只是每次和她坐时,就会觉得,楼外,一缕寂寞,挟着千年来朝更代易、江山悲咽的风声细细浸了进来。地板上细金如鳞,如鳞的余晖中,萧如的木屐曾多少次踩过那微斑余晕、吉光片羽她就是这混浊的世上那种仅存的吉光片羽。世上原还有这样一种女子,是几百年前繁华消歇后的余奏。每次和她对坐,吴四的心就忽倦了,有一种安然、一番彻悟。他在想,赵无量的心会不会倦那老而弥辣、较年轻人还要热衷的心。说英雄,谁是英雄吴四心中忽然想到的是此刻石头城上华胄正在和赵无量谈及的话题袁老大是吗一个人如果能面对萧如这种美后,犹振乾纲,犹思作为,犹宣威武,犹图进宜,那也的确允称英雄了。
却见赵无量沉默良久,才开口道“那在华老弟眼中,又是什么样的人才算英雄什么人,才担得起这样的两个字什么人,才算不是贪图那亡国的一瞬之欢袁老大是吗还有谁人是以华兄年少英发,却屈居人下,实不能不令人可惜。袁辰龙究竟何德何能,令如华兄者都倾倒如此”
他的语意里犹有反讥。这是他的反击,赵无量可不是只言片语就可瓦解其胸中定见之辈。
华胄的眼里忽浮现出一丝敬佩。只听他缓缓道“再年轻些时,我倒是还算自许英雄的,也不服这世上任何一人,更不太深解这两字深处的含意。但磨折下来,摧残下来,倦怠下来,今日细想,却似有些明白了。在我看来,所谓英雄,第一个字怕是要落在一个勇字之上。要当得起这场社会秩序与这场人生寂寞的双重倾轧与催逼。赵老,你我俱是过来人,也知人间的烦乱忧苦。能在这琐屑人间一意振作,凭一己之力,要为万民重立秩序之人能有几个当日太祖太宗也许算是吧。我华某年轻时,自谓一剑之利,也曾自许英雄,也有经世之慨。但入世之后,才知,仅凭小小的一剑之利,在这茫茫尘海,倒是没什么用的了。浊世滔滔,有多少抱负、志气、谋略、意性,会在种种摧磨下不折自消。那时我极为苦闷,知道仅依仗少年意气而来的抱负是不够的。我华某向不自谦,但也自知不是英雄了。遇袁老大后,我先也不服,但时日即久,其九死未悔、愈挫愈坚的入世之心不由得不让人佩服。赵老前辈,凭良心说,你我武功已成,都有小小的野心与抱负,也都曾有不可一世的自许与自期。但天下之中,如你我辈,就算不多,百数十人总还是有的,可有谁有毅力在这纷繁人世中理清头绪,坚定果毅,廓清整理,再开一场让人心有所皈依的秩序我知袁老大手下缇骑每有横暴不法、骚扰万民之处,但辕门之中,就没有此事平心而言,赵老,这世事就由你我来做,就有信心比他做得更好我无能力面对这现实中那份残缺纷乱的头绪与碎片,在一片狼藉与废墟中给属下、给国人指就一个可以触及的前景与鹄的,也没能力构建一个哪怕很糟糕但还算完整的秩序。
“作为属下,我就算再夸袁老大如何英雄了得他人也未见会采信。但如我华胄,是甘心在他的指挥之下仅做一枚棋子的。是袁老大教会我认识现实只是如此,哪怕要整顿一件小小的事业,做一点儿小小的改动,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敢于直面此滔滔人世的,不称英雄,还叫什么”
赵无量只觉自己入世的信心已在他言语之下一句句消解。如华胄所说,他爱的真是那一个必亡的家国吗而就算给他时机,他是不是能比袁某人整顿出一个更好的万民乐业的秩序他是老人,胜败多见,知道年轻之人,往往把自己的欲望当作了能力。自己是不是也不过仅有欲望,而乏能力城头芫阔,两人相对,虽敌意在胸,但一种寂寞不知何时已在不知不觉中袭来。这是这天地生民所须共面的一场寂寞,在这天地长风间,浸着彼此的心。
这寂寞真的广大啊。赵无量一旦把自己的思虑抽身出这些年苦苦争取、迎返二帝、重建宗庙的欲望,就觉出了那寂寞的强大。人原来是靠欲望生活的,刚才华胄的话已让他联想到北宋两百年的过去。那几乎是一个从五代十国之中疮痍满目的病体到渐渐康复,到追逐奢欲,到不能自制,再到崩溃瓦解的一个完整过程。一念及此,他就不能不佩服袁老大,他就是要给这个重建偏安的朝廷,重新奔肆的欲望,尽己之力,设立一点儿秩序。他要给这勃发而起的欲望以一个限制。就是当朝强权如秦桧者流,他也曾屡加遏制。至于朝中大臣、江湖世家、四乡豪纵,他袁辰龙得罪的还算少了费力劳民,兼并不法,鲸吞蚕食,凭良心讲,袁辰龙在朝数年,是一直将之压制的。而那,几乎是人人反对的。
当年东京城中的烟火,不只达官贵人用以自炫,就是荒郊野人,只要自居宋室子民,也是引以自豪的。你要限定那喷发的烟火,裁制人生的奢欲,有人愿从吗人欲为此,必须先灭己欲。他不能不承认,袁老大一向自居是极为朴素的。支持袁老大势成今日,感召同门的已绝不仅是他雄压天下的一点儿欲望,而是一种信念。光这一点,自己已不及他多矣。
满朝文武,已有多少人在这欲望中见风使舵,顺势而进。如秦桧者辈,他们乘着他人奢欲之心满帆而进,来谋求自己那更加卑污的私欲。小人赵无量心中鄙夷地想。他一向仇视袁老大,这仇视已种至心底深处,至今不改,但也不由得第一次钦服起他中流击楫、浪遏孤舟的勇气。
不说别的,满朝文武,敢直抗秦相的奢欲的有几人
敢拂逆当今的又有几人
赵无量废然而慨。
半晌,赵无量干巴巴地道“那照华老弟所说,就是武功练到再好,也不足以称为英雄了”
如果如此,江湖中千百年来的武人,所追诉的岂不都是一场空花梦幻
华胄轻轻一拍腿“我以前也这么看。虽然这么想很是难堪,但人是知耻而后勇的,我也一向认为自己武技已算不错,这么想明白后才知自己到底是谁。但今日,我又明白所谓英雄的另一重含义了。
“江湖中不是没有英雄,这世间的英雄,原不仅有造就秩序和面对欲望的挤压的一种。欲望之外,寂寞如海。此次骆寒西来,之所以一剑之利,江南震动,连我也不能不承认袁老大都为之大为震撼,只怕就是因为没有人可以想到一个人可以远居塞外,割绝俗欲,独探天地之初,独面寂寞之海,独求武道之源。小可不敏,至今未与骆兄一见,但就以他连败赵无极老与胡不孤来看,他是在武道二字上已走出很远的,而那需要很强的抗击寂寞的能力。道之一字如今天下人已用得太多太滥了,甚或已成至俗至贱之一字。但若果有人能于寂寞倾轧下,独求己道,自成一悟,如此之辈,不称英雄,又唤为何此外,苏北庾不信、河南梁小哥儿、襄樊楚将军、眉楼顾回眸,秉承一念,自开基业,只怕也担承得了这两个字,但不过格局略小、稍逊一筹而已。而如李若揭、毕结、文府诸公、秦桧者流,纵权势滔天,不过诱众人私欲以成一己之欲的小人耳,赵老以为如何”
赵无量仅从紧紧地闭着的嘴唇中挤出了一个字“噢”
他不能轻易颔首,他还有他的尊严,但心里却在想在秩序与欲望、寂寞与坚执的倾轧中图存,是每一个有能力触到这几个词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的眼中浮起一丝寂寞之色,他不能不觉得华胄所言未尝无理。
只听华胄道“所以此次江南之变,看似烦琐,种种图谋、种种人马、种种构陷,但说到底,也还是骆袁之争。是一场个人的肆无忌惮的自由与袁老大欲整束天下的秩序之间的冲突。旁人纵如沉渣偶泛,也不过如此。”
这一句断言下后,他眼中寂寞之色深了些,但寂寞后反有一种年轻生命对这骆袁对决的渴望。赵无量看着华胄年轻眼中那一种虽力图冷静却也扼制不住的热情,不知怎么第一次有了种服老而羡慕的感觉。年轻真好,他是不会再有那种伴随着生命力的年轻华茂的热情了。难道这场人生、这个江湖,当真已没有他这个衰年老朽的余戏了
赵无量望向城下锣鼓已响,拍板声催,一个个角儿已粉墨登场了,如文翰林,如金日殚但这是他人的戏梦了。他一衰龄老者就算勉力登场,就算做得再好,在旁观者眼中,甚或在自己眼中,也不过只有一种勉力混场的可笑与悲凉罢了。
因为主角注定是别人的了。
那就当看客吧。
但当看客,你都没有足够的激起热情的生命力了。
一念及此,赵无量忽然有些愤恨起这个点破自己迷梦的华胄。他情愿自己没听到他这席看似平和的话,也情愿自己还可以一心一意地沉入局中。
而局外,寂寞如海。如此好戏,你已不能不自居局内,此心何甘此情又何堪
石头城头,赵无量与华胄二人细话英雄。
但石头城外,还有不少能人高手在。
他们是不是也会猜测他二人正在共话些什么
文翰林在山坡上静静地坐着。
他被华胄斥为小人,但他如果听了华胄的话,也许会扬眉不屑地冷冷一笑。书生之见,不过是书生之见罢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是他们那些断绝人情、扼压欲望的飘扬卓厉之士所能洞见的。因为他心里知道,所谓几千年的民族生存智慧、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由所谓英雄来书写的。他们所讥刺的“小人”习性,就不知埋葬过多少甚或比袁老大更杰出的英豪。
英雄只是一瞬,历史是弱民与奴隶共同扛负的,是由懂得造势如他的人来享用的。同时,更多也是小人写就的。
他不惧于当一个众人所谓的小人。
因为他的智慧告诉他英雄只辉煌于一时,而小人和欲望,永当其道。
秦淮河对面的田野之中,骆寒忽道“多言无益,你们出招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