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战斗已经结束了,献清被常武郑月儿还有一众侍卫以及岩州镇府军亲卫团团包围着,根本就没有直接面对海州人的机会。
献清骑在马上,手里的刀已经扔给了常武,看着军士抬着一具具海族人的尸体,堆放在在村南面的山脚下。献清皱了皱眉,转身对常武说道:“去告诉赵垒石,将海族人的头颅砍下来,在山脚垒起来!”
常武疑惑了,但是还是去传令了,不一会了,军士们开始执行命令,看着一颗一颗头颅被砍下,郑月儿将头扭了过去,不忍看下去,又偷偷的看了看献清毫无波澜的面庞,心道:他真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吗?
不一会儿,一座十多层,高约三米的人头山丘出现在众人面前,那种震撼真不是能用语言形容的,只有献清知道,这个叫京观。
赵垒石和马文英打扫完战场拍马赶来,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大燕朝第一座京观,出现在了闽州州府附近的一个村镇。
献清吩咐道:“找人立一块石碑,记录此事,将有功军士的名字也刻上,军士们伤亡怎么样?百姓们安顿好了吗?”
马文英还好奇呢?一个校尉也敢跟赵将军如此说话,这边赵垒石拱手道:“禀告太子殿下,军士无人战死,受伤六十人,十三人伤势较重,但没有生命危险,百姓……在村北面的河边发现百姓尸体十八具,都是年轻的姑娘,还有个大坑,埋了大约二十具百姓尸体!都已经让各家去认领了。”
三十八个百姓,三十八条人命,献清看着眼前的海族人京观,又握了握拳头,继续问道:“有投降的海族人吗?是谁领头?”
马文英还在刚刚赵垒石喊的太子殿下中没回过神来,感觉有人在捅自己,一看是赵垒石,小声的提示他道:“俘虏……”
马文英立刻反应过来,学着赵垒石拱手道:“禀告太子殿下,此战我们共斩杀海族人五百零七人,他们拒不投降,我们只抓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海族人的头领,除了这三个人,还有村民指认的国公府两个下人。”说完一挥手,有军士拖着五个人过来。
三个海族人挣扎着不肯屈服,两个国公府下人则是直接跪地开始求饶。
献清直接问马文英:“这俩人有没有欺辱百姓?”
马文英回答道:“百姓说就是他们带海族人来的,年轻的姑娘也是他们带人上门抢的!”
献清面无表情的一指京观说道:“你在这里立两根木桩,把他们以跪姿绑好,拔光了衣服,每人割三十八刀,问一下村里有没有屠夫,前来行刑,让百姓前来观看!”
顾不得两个人的哭嚎声,有军士上前开始挖坑埋木桩,有军士去找屠夫和召集百姓。
三个海族人还在叽里哇啦得大叫,献清问道:“有人知道他们在喊什么吗?”并无军士懂海族人的语言。
郑月儿开口道:“他说你以多胜少,还是偷袭,他们不服。”
献清才想起来,郑月儿的母亲是海族人,郑月儿应该会海族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