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不知道段修的身份,但也知道对方必然是一个大官,而官员和百姓之间,搁着的不是大山,而是天堑。
稚童的声音。
段修自然听得真切,心中苦笑不已,他还不能将身上的大氅送给对方,因为他送出去的不是福。
还好百姓淳朴,要不然他可能会被当成作秀,不过在场除了一部分官吏,也没人知道他的身份。
删丹县距离屋兰县不远。
同样流民也没那么多讲究,待段修一
行人来到屋兰县时,已经是华灯初上,城外也早已备好了吃食。
一连五天时间。
段修都配合荀衍等人,安排着这些流民,同样对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前世看电视,看小说。
无不讲述着这个时代,名士风流,武将豪迈,只知道奸雄曹操不可一世,知道刘备百折不挠,知道孙权将张辽抬进武庙。
却没人知道。
这个时代背景下,百姓的种种苦难。
十一月下旬。
流民事宜被安置完全,段修也回到了禄福城。
武侯府内。
“都护!”
贾诩看着桌案上的数据,苦笑道:“此次安置近四万流民,府库粮食少了十万石,而且还要将其供养至来年初秋,这消耗也太大了!”
“文和先生!”
一旁荀攸蹙眉道:“古语有言,达者兼济天下,今侯府府库充盈,同为大汉子民,伸出援手也是理所应当之事,况且三郡乃武侯封地,百姓数量自然多多益善,汝岂能只看眼前?”
这几个月下来。
荀攸也算真正的进入了群众,也明白了什么是百姓疾苦,心中只想着多为百姓做点事。
其他人表示不敢出声。
“这。。。?”
贾诩闻言有些傻眼,合着他就是抱怨一下,就好像变成了坏人,还是鼠目寸光的那种。
“公达!”
段修含笑开口道:“文和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他管理着三郡财务,得失之间自有计较也是常理,如果不是他将府库财务充盈,咱们就算想多帮助一些百姓,也是无能为力的。”
“文和先生见谅!”
荀攸起身朝着贾诩行了一礼,苦笑道:“适才,攸着相了,主公曾做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发人深省,那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是攸孟浪,还请文和先生勿怪!”
“公达无心之言。”
看着面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荀攸,贾诩笑着还礼道:“诩岂能计较,况且诩也知晓,公达也是一心为公。”
“多谢文和先生!”
荀攸再次行了一礼。
贾诩摆了摆手,曾几何时他也与对方一般,举孝廉之初意气风发,想着靠自己的才学改变一些什么。
可这么多年下来。
他知道自己啥也没改变,反而是这个世道把他给改变了,只能说,都护段修在大汉属于独一无二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