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微微点头,“你说得不错,去往福建的话,郑成功的明军的确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对手。然而,福建省虽然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但据我所知,郑家军擅长水战,而步兵方面和明军一样,不足为惧。我们的汉军旗在步兵战术上更为出色,只要我们能够快速突破,他们也无法阻挡我们。”
郑成功,本名郑森,出生于他母亲的故乡日本肥前平户。他深受南明唐王隆武帝赏识,赐他国姓朱,所以郑成功也被称为国姓爷,这也是郑成功一直尊奉隆武帝朱聿键为名的原因。
这个时代,由于谭无名的出现,并且他带领湘军在永历四年时成功收复了广州,加上去年又收复了江南,这使得现在的战争形势,和历史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没有了清军的围追拦截,郑成功在福建的压力大大减少,他不用在沿海地区疲于奔命。
他趁着福建清军势力减弱的时候,占领了福建的主要大城市,如福州,厦门,泉州等,成为了福建地区一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当然,现在郑成功还只有二十九岁,虽然贵为国姓爷,但还远没有达到他的巅峰时刻。
这时,靖南王耿继茂站了出来,说道:“虽然郑家军在福建势大,但是福建省境内,我们还有各种绿营军势力的人马,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提供支援和协助。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应对好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就有机会渡过难关。”
众将领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会议结束后,尚可喜一声令下,开始付诸逃亡行动。
汉军旗的士兵们纷纷准备行囊,检查装备,磨砺兵器。
他们都知道逃离南昌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夜幕降临时,尚可喜筹划已久的行动终于开始。
但在逃跑之前,为了避免引起军营骚动,尚可喜提前信誓旦旦对着那些绿营军将领,说是组织突围,让南昌城的清军误以为他们是想出城偷袭湘军。
这个计策非常成功,二千多名绿营清军在夜间悄然打开东城门,冲向城外的湘军。
不久后,湘军与绿营清军展开了激烈交战。
这就为尚可喜的逃跑,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而与此同时,尚可喜带着尚之信、耿继茂等汉军旗亲兵,在大将粟养志的开路下,同样从东城门出发,避开湘军的追击,一路狂奔,朝福建方向逃去。
尚可喜骑马跑在最前面,他知道只有逃到福建,才能有回到北方的机会。
他心里仍怀着一丝希望,带领着手上仅剩下的几千汉军旗家底,踏上了逃亡的征程。
而城内绿营士兵还在紧守城墙,顽强地抵挡湘军的猛攻,殊不知主帅已经逃跑了。
尚可喜带领着汉军旗的亲信部队迅速撤离南昌,他们所走的江西抚州府是逃亡途中的重要一站。
在抚州,尚可喜安排部队休整片刻,补充了粮食。
但在到达抚州府不久,他们就得到了湘军已经攻陷南昌府的消息。
尚可喜深知时间紧迫,湘军会在后面追来,他们并没有停留太久,继续朝着福建的延平府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