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我们以后结婚,我也一定会对你好的!”
“让你过上好日子,风风光光的,成为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姜大仁爽快的答应下来。
听到他的话。
于海棠心里开心至极。
为此,还把自己的小手,送到姜大仁的手里。
让他占点便宜,给他一点动力。
确实,这样的一个小动作。
直接就把姜大仁给弄得嗨了,整个人只知道咧嘴傻笑。
完全就是一副猪哥样儿!
……
转瞬就是一周过去。
王强处理完家里的事情,也在姜大仁他们入职的第二天,回来上班。
找到苏夜汇报了一下情况。
特别是苏夜留下的钱,他已经交给卫秀芳,并且说明,这些钱是苏夜给她的养老钱。
日后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去找苏夜帮忙。
这让卫秀芳的眼泪,再次止不住的落下来。
为自己的女儿感到惋惜和愧疚。
这么好的男人。
竟然是有缘无分,只享受了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的美好。
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
却因一场意外,全部都成为梦幻泡影。
王强这几天也是没少折腾。
整个人明显的看着憔悴了一些。
见状。
苏夜也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工作。
只是让他在办公室休息几天,养养精神,再继续工作。
新的一周到来变。
众人翘首以盼的年终考核,也终于是来了。
早上,考核组,就在工业部的领导带领下,进入到轧钢厂,开始考核工作!
PS:这本书写到现在,毒点碰了不少,让大家很不舒服,我下本书,一定会记住这些的,不会再碰,可能到月底就会重写一本!.
第134章 苏夜的咆哮,震惊钟鼎林!
统筹经济发展时期。
国内的所有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都是统收统支。
没有自主的可控资金。
即便是有,也是很小的一部分,留存自身。
想要用这点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厂房更新换代。
甚至是人才的引进,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这一时期,国营企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统包统筹。
在我国成立初期,劳动制度采用“统一招收、统一介绍”的机制,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同时,缓解了沿海地区劳动力富余、内陆地区劳动力短缺以及老企业技术工人冗余、新企业技术工人缺乏的分布不均衡现象。
国营企业内部实施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维持就业稳定。
但是,这种僵化的制度抑制了劳动力流动,不利于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
“能进不能出”的限制,使得职工普遍缺乏劳动热情,进而影响到国营企业的发展。
在人事制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和老大哥的管理经验,国营企业人事集中管理。
通过培养、训练、吸收、审查、提拔、调配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干部队伍快速扩大。
不过,人事制度的建设进程也曾出现倒退。
1976年,国家开始促进国营企业人事制度的恢复,这也为改革开放积蓄了人才力量。
在利润分配上,国营企业实施统收统支制度。
国营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用于上缴财政,支援国家建设,能够用于扩大自身生产规模的资金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