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赤壁》正式首映。
不过白穆没有去燕京参加首映礼,因为要是去的话至少要耽误两三天。
再加上《我们相恋吧》的拍摄,会极大地拖后药神的拍摄进度。
当然,尽管白穆没有去参加首映礼,但是同样很关注具体的反响如何。
所以当首映礼结束的第二天,白穆就趁着拍摄前的准备时间,坐在座位上翻看起网上对《赤壁》的评论。
“感觉很好,尤其是白穆吟诵短歌行那一段,真的是演技炸裂!”
“我也喜欢那段短歌行,太帅了,把曹操那种豪迈、一统天下的气概完全演出来了!”
“个人比较喜欢开头那一段,曹操剑履上殿,那个长镜头太可了,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脏。”
“除了白穆,其他一些演员演的也挺好的,总之,剧情、演员、道具都很nice,值得一看!”
“不愧是花了几个亿才拍出来的电影,那誓师出征的场面,怕是有数千上万人吧。”
“据说拍摄火烧赤壁时动用上万群演,就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盛大的战争场景。”
“……”
看了一些网民的评论后,白穆又特地去找了些影评人的评论。
对于一部影片,最有鉴赏能力的当然是这些影评人。
虽然他们当中良莠不齐,但还是有许多眼光很毒辣的人。
很快,一条评论进入白穆眼帘:
“看《赤壁》,我的确是迫不及待。不单单是因为长久以来关于影片的各种传闻或宣传,更主要是因为内心中对‘自我’的期待。”
“《赤壁》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篇章,夏国人大概都知道一二。”
“把这样一个举国皆知的故事搬上荧幕,虽然会面临更多的压力,但更需要一种勇气和自信,不仅对自己,也是对我们的文化。”
“这是一个拍给夏国人看的电影,或者说是能够让夏国人看懂的电影。”
“由于人物众多,且对历史的不熟悉,外国人可能看不懂《赤壁》,但我想他们一定会震撼于我们的战术和计谋。”
“《特洛伊》、《勇敢的心》里面的战略,放到夏国历史的大背景下,顶多只是小学水平,什么木马计,去看看我们的空城计吧。”
“《赤壁》有很多展示夏国人智慧和计谋的场景,比如八卦阵。”
“且不说历史上或者兵法上有没有这样的阵形,但电影里的设计还是挺像回事儿的。”
“从一开始步兵利用盾牌反光阻击曹操的骑兵,到后来的分而治之,设计还是很精妙的。”
“古代军事上,步兵往往受到骑兵的冲击而阵形溃散,所以总是选择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分割骑兵或者延缓骑兵的冲击力从而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这回的八卦阵确实有点意思。”
“说了这么些,我再谈谈人物的塑造。”
“白穆扮演的曹操,十分具有霸气和威严、寒气逼人,而吴导对他出场的铺垫也是足够的。”
“影片开头,白头鹦鹉的片段塑造了汉献帝的幼稚和柔弱,文武百官的手足无措和无奈,为曹操的强势出场营造了合适的氛围。”
“白穆的曹操光以这一段来说,是非常不错的,而等到他在战前吟唱短歌行时,整个人的气质一下就达到了巅峰。”
“哪怕是我这个老影评人,看到那一幕都不由激动地头皮发麻,所以非常建议大家去看,哪怕只是为了这一幕。”
“说完白穆,再说说……”
看完之后,白穆暗暗点了点头。
从网上目前的渔轮来说,《赤壁》整体评价都是偏正面的,这就足够了。
因为后续的口碑,还得看公映之后的观众的评价。
现在的反响,也就仅仅只是给个心理安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