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讲了棉甲的制作过程和优缺点。
最后还意味深长的说了那么一句话。
“清朝果然啥都是靠偷!”
“历史所有的朝代,我最看不起的就是清朝!”
“单是清朝脑袋上的辫子,就让人受不了!”
“其实电视剧中的还美化了,历史中的更恶心!”
“反清复明!反清复明!”
“有没有一本小说可以修改一下明朝的那些悲催事件,然后将大明延续下去,让大清消失!”
直播间的观众们全都在嘲讽。
看得出来,他们也不是很喜欢清朝。
江南十分认真的继续讲了起来,道:
“清朝不会制作铠甲,就抄袭偷窃明朝的工艺。”
“一开始,这一招还很管用。”
“毕竟棉甲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盔甲需求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出产,重量轻,对前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当时可以说是明军火器的克星。”
“只可惜明朝不思进取,也不知道改进或者进步,直接导致我国的军事、工艺等方方面面都开始停滞不前。”
“尤其是等到清中后期时,由于火器的发展,所有棉甲都已经不能很好地防御火器了。”
“甚至棉甲里铁甲片还成了累赘。”
“因此,棉甲内衬的铁质甲片又被去掉。”
“但是上面的铜钉却还保留着作为装饰。”
“这类铠甲主要用于清军将领们的阅兵使用,类似于军服、戎装。”
“相反,实际防御力却一点儿也没有。”
“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就曾在旨意中说:“殊不知铁盔铁甲,系坚实经久之物,亦不过于督、抚、提、镇、查阅营伍时,偶一穿带,并不常用,即调派出兵,若穿带铁盔铁甲打仗,必致难于转动,此历来出兵之人所深知。”!”
“由此可见,在当时,士兵已经不需穿戴铁甲作战,盔甲成为高级军官的仪仗礼服。”
“目前,故宫藏有多件帝王所用的铠甲,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咸丰等,其实都是仪仗服,根本无法穿着参与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导致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棉甲彻彻底底就断送了那些士兵的小命。”
“既挡不住枪子,又增加了负担。”
“事情的最后,大家也都知道,清王朝灭亡了,清代棉甲自然也逐步退出了战场。”
“除了不知道改进铠甲这件事情以外,它们甚至还放弃了火器。”
“要知道在明朝时期,我国的火器发展可是处于世界顶端。”
“结果到了清朝,它们竟然把火器全都封存了起来。”
“这种脑残行为,就跟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要去吃别人的屎,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最后,江南直接爆粗了。
没办法,当年清朝可是赔偿的太多了。
现如今很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并发展,就是因为当初得到了清朝赔偿的大量真金白银。
距离咱们最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就是如此!
如若不赔偿,现如今我们就是世界最顶尖的发达国家,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有几百万可以随意挥霍。
简单的一句话,清朝后期的大肆赔偿,让每一个华夏人彻底断送了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
不管换做谁,都会生气,都会想要骂街。
听完江南的这番科普后,直播间的观众们骂的更凶了。
“第二种:山文甲!”
江南赶忙调整好情绪,并转移话题,道:
“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华夏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辽宋夏金、明。”
“《唐六典·武库令》曰:“甲之制十有三:曰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山文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元和九年七月甲戌,命淮浙江西荆南,造甲以进。”!”
“山文甲顾名思义,是指甲片形状如汉字的“山”字。”
“其实,早期山文甲只作为新式铠甲甲叶呈现,多附着于明光铠。”
“后来随着逐渐发展,这才形成独具特色的铠甲样式。”
“除胸口仍保留明光铠的护心镜外,余者完全独立。”
“由于其札法十分独特,还被称之为“错札法”,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
“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不需一缕丝线,且外表十分精致好看。”
“山文甲自从出现在我国以后,就被被广泛应用,成为宋明时期常见的甲式。”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算作中式甲的典范,西方人称为“华夏之星”,日本人称为“唐甲纹”。”
“至于山文甲的战斗力如何,无从得知。”
“防御力又如何,还是无从得知。”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