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腓力二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他的改革非常成功。”
“在短短十几年间,马其顿就从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王国变成了强大的君主制国家,并颁行了严格的法律,确立了优良的风俗。”
“国内还建设了很多大城市,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城市生活。”
“而仅仅有这些变化,马其顿是远远不能征服希腊各城邦的。”
“想要征服其他国家,军事力量必须强硬,而这也是马其顿所向披靡的终极法宝。”
“马其顿军事改革之前,一直实行的是部落兵制。”
“即每个部落提供一定数量的成年公民,组建成一支正规军。”
“至于士兵的武器和装备,当然都是自带。”
“这支军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队形不整齐。”
“因为士兵来自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打仗习惯。”
“这个部落在打仗的时候,习惯于五人一组。”
“而另外一个部落打仗时则喜欢二十人一组。”
“队形不整齐就会导致号令不一,进攻不像进攻,防守不像防守。”
“不过,逃跑倒是挺快的。”
“因此,腓力二世军事改革之前,马其顿的军事力量非常的薄弱。”
“别说征服希腊半岛了,连自己北方的穷邻居都打不过,连自保都很困难。”
“在底比斯作人质的时候吗,腓力二世见识到了希腊方阵的强大威力,但也发现了它的一个致命弱点-――骑兵和步兵混合导致机动性太差。”
“思来想去,腓力二世决定改进了希腊方阵,改名为马其顿方阵。”
“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
江南讲的是马其顿方阵的由来。
还顺带讲了讲马其顿这个国家,以及马其顿方阵的发明人。
这并非胡扯,而是事实。
系统很是靠谱,找来了当时的世界地图,包括腓力二世的照片,方便直播间的观众们记忆,以免听的犯困。
毕竟很多人在听历史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不感兴趣,就会莫名其妙的打瞌睡。
而看到活灵活现的照片以后,自然就会被勾起兴趣。
“如此说来,这个国王可真牛逼啊!”
“我算是发现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外,只要是有本事的国外或者皇帝,年轻时候肯定都会有特殊经历!”
“秦始皇嬴政:这我太熟了,因为我小时候也当过人质啊!”
“朱元璋:我没当过人质,倒是当过和尚,还要过饭!”
“朱祁镇:我从小锦衣玉食,一仗葬送了大明朝一半的气运,难道我不牛逼吗?”
“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废物后代,能把他剁成一滩碎肉!”
“别说朱元璋了,他的老子朱瞻基都能把他火烤了!”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得尽兴,也在随意的调侃着。
江南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马其顿方阵又叫马其顿重步兵方阵,是马其顿军队的主力,组织十分严密,还是现代军队编制的雏形。”
“方阵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纵队,一个纵队十六人,共有十六个纵队。”
“这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被称为辛塔格马。”
“十六个辛塔格马再组成一个有四千零九十六人的小方阵,。”
“四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完整的方阵,即一个标准的巨大的马其顿方阵,共由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人组成。”
“这个构造就类似于现在军队的连队、营队、团队。”
“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两千零四十八名轻装盾兵,一千零二十四名辅助兵和一个一千零二十四人的骑兵团,总计八千一百九十二人。”
“现如今咱们打仗,除了在战场作战的军队,不也需要一些辅助的通讯兵、炊事兵之类的嘛。”
“道理都是一样的。”
江南很巧妙的用现在军队做着比喻,从而让直播间的观众们一目了然。
“除了刚才提到的骑兵、轻装盾兵和骑兵以外,马其顿方阵最重要的是常备兵。”
“常备兵数量较多,它们的武器是长矛和圆盾。”
“长矛长约十三英尺,可以双手操作。”
“到了后期,甚至还超过十八英尺。”
“长矛末端有配重,目的是为了平衡。”
“同时万一长矛折断了,也可以作为备用武器。”
“至于圆盾,直径在两英尺左右。”
“在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
“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就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
“如此反复,缝缝补补。”
“乍一看,就像是行军的蚂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