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上面有个博主叫做脱缰凯。
他一个人会扮演李焕鹰、司马一、赵德柱、脱主任、宿管阿姨等好几个角色,主要以校园题材为主。
每个视频都有几百万的点赞。
粉丝无数。
谁成想,在江南的直播间竟然也有他的粉丝。
而且还是铁粉。
因为他就曾拍摄过一期历史老师长得很好看,赵德柱被吸引,故而考试第一的视频。
江南看过这个视频,脑海里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在抿了一口米酒后,他想了想,继续道:
“其实,相比起国外的马其顿方阵,宋朝的步人甲更像是我国古代的铁浮屠。”
“铁浮屠又被称为铁浮图,浮屠是铁塔的意思,是金国铁骑的一种,极其类似欧洲十字军。”
“他们属于金国大将完颜兀术的手下,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宋金交战的次数数不胜数。”
“而在记载双方交战情况的史料中,首次出现了“铁浮屠”这个词汇,是在1140年五月的顺昌战役中。”
“在这场战役中,一个叫杨汝翼的文人在顺昌城里目击了战役的全过程,并写下了《顺昌战胜破贼录》,记录了这次战役的详细过程。”
“根据她对“铁浮屠”和“拐子马”的描述,大致是这样:
六月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韩将军、翟将军人马,还至城下。
甲兵铁骑十有余万,阵列分布,屹若山壁。
旗帜错杂,大小有差。”
四太子披白袍,甲马,往来指呼,以渠自将牙(同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
虏号铁浮图,又号合(左边一个提手,右边一个乞)叉千户。
其精锐特甚。
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至是,亦为官军杀伤。
先以枪揭去其兜鍪,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撮(左边一个提手,右边一个卒)扯者。
极力斗敌。
自辰至戌,贼兵大败。
遽以拒马木障之。
少休,去拒马木,深入斫贼,又大破之。”
“而当时担任顺昌通判的汪若海,去杭州向朝廷请求救兵,没有参加顺昌战役。”
“他为了表明自己也是这场战役的直接参加者,在顺昌战役结束,返回到顺昌以后,亲往战地,访问当时的参战之人以及被俘逃脱的人士,写成了一篇《札子》送呈南宋朝廷。”
“其中中有专谈“铁浮屠”和“拐子马”的一段。”
“内容是这样的:
兀术所恃,号常胜军。
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
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
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
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之后,《宋史》中也有了记载。”
“金军以皮绳将甲士铁骑相连,用以攻坚冲阵,号称“铁浮图”“拐子马”,所向无敌,后为宋将刘锜、岳飞以长刀、大斧所败。”
“记载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也一直是我国战争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几乎没人对此表示过怀疑。”
“直到乾隆的出现。”
“乾隆在令其臣僚以他的名字编纂《御批通鉴辑览》时,认为《宋史·岳飞传》中“三人为联,贯以韦索,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之说不通,因而写了一条“御批”,对之进行驳斥。”
“说道:北人使马,惟以控纵便捷为主。
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
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拐子马之说,《金史·本纪·兵志》及兀术等传皆不载,唯见于《宋史·岳飞传》、《刘锜传》,本不足为确据。
况兀术战阵素娴,必知得进则进,得退则退之道,岂肯羁绊已马以受制于人?
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耳目。”
“这段内容其实就是在极力的否认岳飞击败了完颜兀术的铁浮屠!”
江南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用一句话简单明了的说明。
毕竟一句一句的解释起来太麻烦,而且还涉及到很多书籍。
直播间有很多观众本来就对历史不是很感冒,若是再一下子听到这么多,肯定会彻彻底底的懵圈。
“我懂了!乾隆就是不想承认汉族曾经击败过它们那些游牧民族呗!”
“在清朝以前,武圣一直都是岳飞来着!”
“我也觉得应该是岳飞,毕竟岳飞的武功很高,且还是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爬到了这一方大将军的位置。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