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故事,江南轻咳一声,正式步入正题,道: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与玄甲军是分不开的。”
“古代作战,基本上都是挑选一些精锐的战士,直接作为先锋,进行突击。”
“这些士兵都被称为选锋。”
“玄甲军类似于选锋。”
“只不过,他并非单一地区或者单一部族的兵员组成。”
“而是从李世民所统帅骑兵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组成应该非常复杂。”
“类似于今天从各个军队之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士兵,经过不断地磨合和淘汰,从而组成新的特种兵小队。”
“而且玄甲军担负的作战任务很重。”
“基本上每战都是必当先锋。”
“正因如此,伤亡也不在少数。”
“只有不断选拔补充,才能保持一定的兵员定额。”
“对于玄甲军的组成、训练和装备情况,基本可以通过对唐初骑兵分析得出。”
“唐朝初期,主要实行的是府兵制。”
“也就可以根据府兵制来推测当时的训练情况。”
“府兵在冬季训练的时候,主要有“薄战”和“纵猎”两项内容。其中以“薄战”为主要内容。”
“当时作战,队形的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薄战”主要是训练士兵熟悉军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号令,进行前进后退,队形变化,操演熟练,从而做到战时临阵有序,随阵入战。”
““纵猎”就是进行游猎,在此过程中训练士兵的武艺,提高士兵个人的战斗技能。”
“府兵在服役之前,还又有折冲府的官员对他们校阅考察,进行演练。”
“服役期间的闲暇时间,他们也会经常进行骑射训练。
“而这种训练情况,仅仅只是唐军的最普遍的一种情况。”
“以此来推测,想必玄甲军的情况应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只不过他们是唐军骑兵中的精英而已,可能选拔和训练更加严格,装备也比较精良。”
“根据记载来看,李世民使用玄甲军的战术主要三种。”
“侧翼突击、埋伏和正面突击。”
“而李世民惯常使用的战术是侧翼突击。”
“这里的侧翼未必就是敌阵的侧面,也可能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迂回到敌人的阵后。”
“李世民通常会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
“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他再率领玄甲军突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或者直接迂回过去,前后夹击敌人。”
“这样的攻击,往往是致命的一击,可以让敌人当场崩溃。”
“而正面突击,则是以玄甲军为前锋,大军为后继,直接对敌阵实施冲击。”
“利用玄甲军的骑兵和防御力,直接把敌人的阵势冲乱、冲散。”
“从而最终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玄甲军虽然精锐,冲击力和防御力也很强,身为主帅的李世民本人也很骁勇,但是这样的攻击却需要很有勇气,也很具冒险性。”
“尤其是遇到顽强的敌人。”
“就像之前所提到的虎牢关之战。”
“当时,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外的故马坊激战。”
“李世民想查看敌人阵势的情况,直杀出敌人阵背。”
“虽然阵形被打散了,但王世充部下的江淮精锐也不是等闲之辈。”
“不仅与唐军殊死力战,还将李世民的坐骑在混战中被射倒。”
“幸亏部将拼死救援,这才脱险。”
“经过几番激战,最终才将王世充的部队击溃。”
“至于埋伏战术,自然就是提前在某个地点做好埋伏。”
“这种战术具有很强的突然性。”
“敌人突然之间就陷入包围和突击中,混乱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
“李世民率领五百骑兵向窦建德的大军挑战,并成功伏击了他们的前锋部队,生擒了敌军骁将,这便是埋伏战术的战果。”
江南讲了一些玄甲军的训练情况和基本战术。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恍惚中,觉得自己已经穿越到古代,成为了玄甲军的一员,可以跟随着李世民,纵横战场,尽情杀敌。
“不愧是古代的特种部队!”
“除了牛逼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懂就问,我国古代是不是还有很多类似的特种部队?”
“那是必须的!《三国演义》之中不就有陷阵营吗?”
“燕云二十八旗应该也是!”
“这里就不得不提霍去病手里的那支队伍,在草原上面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根本不需要食物供应。”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