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观众们在看到照片以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好看!”
“确实好看!”
“没想到以前的欧洲贵族结婚,会赠送铠甲!”
“我还是喜欢咱们古代的十里红妆,感觉特别浪漫!”
“我感觉十里红妆才应该是娘家人的底气,而不是最近抖音短视频上面拍摄的一群男的站在新娘旁边,说什么娘家人的底气!”
“只可惜,十里红妆这么好的传统已经现在没有了!”
观众们大为惋惜。
尤其是一些女孩子。
虽然现在没有了十里红妆,但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可以看到。
虽然没有尽可能的全部还原,但依旧很漂亮、很排场、很浪漫。
江南忍不住的抿嘴笑了笑,道:
“大家不要抱有那么好的幻想。”
“因为在古代,十里红妆如此盛大排场一般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享有。”
“而普通人家的女孩,根本不可能享有。”
“甚至如果家境实在太过于贫寒,女孩子还会被卖到一些风月场所打工。”
“现如今很多女孩子还曾幻想着,如果自己穿越到古代,就可以成为大家闺秀,然后靠着自己的现代才华,呼风唤雨之类的。”
“其实幻想中是幻想。”
“毕竟在古代平民百姓太多太多,你怎么就能保证自己投胎到富贵人家呢?”
“而且富贵人家的闺秀们可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也没有这般豪放,都是要知书达理,琴棋书画等样样精通。”
“可是现在,又有几个女孩能够将这些才艺全部精通呢?”
“最重要的是古代的大家闺秀很多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不是要送到皇宫里当妃子,就是要与其他家族联姻。”
“爱情这两个字,她们根本不可能拥有!”
江南的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在零下好几度的天气里,狠狠地泼在了这些拥有美好幻想的女孩子头上。
听完这番话,观众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因为古代的公主有时候都要去送去和亲,何况是富贵人家的闺秀呢?
其实,幻想并没有错。
只是现如今诸如此类的影视剧和小说太多,且拍摄和编造的太脑残,从而导致一些女孩都看的魔障了。
就像有的女生曾说什么民国和南北朝是特别浪漫的年代,特别想要穿越过去当民国太太,亦或是金枝玉叶。
可其实提起这两个年代,只有战争、硝烟、鲜血和尸体。
民不聊生,军阀割据。
根本没有浪漫可言。
能够说出这番言论的女生,真的是把脑子看坏了。
“据传,南宋开国皇帝,康王赵构被金兵追到宁波西乡,一个农家姑娘在晒场上用箩筐把康王罩起来,金兵被骗了过去。”
“康王被救后,就向姑娘说明了真实身份,并承诺:“等我政权稳定了,派人抬姑娘去皇宫,报答救命之恩。”!”
“两人并相约以肚兜为凭。”
“只要把这个肚兜挂在门口就行了。”
“第二年,康王果真来寻恩人。”
“结果村子里有姑娘家的人家,每户门口都挂起了肚兜,皇帝和使者无法判断哪家姑娘是真正的救命恩人,也无法实现皇帝的承诺。”
“自此,皇帝日夜不安,只好下了道圣旨。”
“这道圣旨中有一句话,叫做:浙东女子尽封王。”
“意思是,女子出嫁时可享受公主的待遇,凤冠霞帔,嫁妆可以雕龙刻凤,给了浙东婚俗享受公主结婚待遇的合法地位。”
“这便是十里红妆的故事由来。”
“至于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考究。”
江南简单的讲了一下“十里红妆”的历史典故,接着道:
“综上所述,十里红妆是浙东一代流传而来的。”
“特别是宁海地区。”
“那时候的宁海因为地处东海之滨,且有天然良港,自古以来就是海路畅通经济繁荣的重镇,是古时海上贸易的集散地。”
“由于商业兴盛与人民富足,使得宁海古时大户人家女子出嫁陪嫁品极其繁富奢华。”
“明清时期,奢华的红妆婚俗达到全盛。”
“不惜财力为女儿置办红嫁妆,逐渐成为宁海地区的民间风俗,世代相传。”
“十里红妆由三十八人来抬嫁妆。”
“嫁妆的种类包括了衣、鞋、住、行、婚、桑、绫、罗、农、工这十个方面的东西。”
“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
“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
“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