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描绘当时战争情形的绘画中我们会发现敌对双方往往穿的都是同样的盔甲,难以区分。”
“不过,后来他们进行了改进。”
“新式的盔甲经第一代盔甲大师米萨基里亚之手开始流行,后由其儿子托马索将它传遍欧洲各地。”
“托马索的儿子安东奥在二十岁的时候,便继承父业。”
“并从当地的封建领主处获得免税的优厚待遇。”
“从此更进一步的促进了米萨基里亚家族的发展。”
“当时间到了1470年,米萨基里亚家族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工厂和矿山。”
“米萨基里亚家族开发出的盔甲是一种全套的盔甲。”
“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了左右对称的问题。
“以前的那些铠甲,要么右手拿着长枪,要么左手拿着硬盾,不仅不协调,而且时间久了,还会让双手酸痛无力。”
“而穿上新的铠甲以后,就不再需要盾牌。”
“因为在最关键的左胸部位增加了厚度,起到盾牌的作用。”
“另外在意大利,工匠们选择自然界最为坚固的形状,也就是球形作为盔甲的基本形状,因而其盔甲具有线条之美。”
“表面光滑的线条可以有效地削弱了弓箭的力量,使得弓箭难以射入人体中。”
“除了欧洲,咱们临近的国家印度,也有铠甲。”
“其名字叫做锁子甲。”
“虽然跟咱们华夏古代的锁子甲名字一样,但制作方法和样式却完全不同。”
“相传西欧“克尔特族”于西元前五百年,就已知道用小铁圈来编织铁练衣,作为战争或比武时护身之用。”
“西元两到十七世纪之间,虽然铁片甲胄盛行,但身体的某些部分仍需铁练衣来保护。”
“甚至落后地区,如东欧、中东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区,由于制作技术落后和气候炎热的关系,不流行盔甲。”
“直到十六世纪火药兵器逐渐普及之前,仍视铁练衣为重要作战装备。”
“印度锁子甲就是如此。”
“因为技术落后,加上天气炎热的原因,当时的印度士兵是非常不流行穿戴盔甲的,因为戴上盔甲之后会非常闷热。”
“但是因为战争,许多士兵都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因此就只能穿戴印度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是用一个个小铁环编制而成,每个小铁圈都必须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重叠。”
“铁圈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着及活动。”
“因此极其耗费时间,因此当时基本上都是军队中的重要人物才拥有锁子甲的。”
“加上防御性还算不错,而且完全不用担心闷热的问题,因此士兵对于锁子甲是极其喜爱的。”
“然而因为数量稀少的原因,普通士兵自然完全没有穿戴的机会。”
“传闻,印度锁子甲大约重十八公斤,需要的小铁圈多达一万七千多个。”
说完,江南揉了揉眼睛,迈步走向楼梯。
短短半个小时,他又多讲了印度的锁子甲、岛国的胴丸甲、欧洲的米兰铠甲、哥特式铠甲、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等五种铠甲。
随着热武器时代的到来,这些铠甲现如今已经不会用在战场上,但在一些影视剧中还是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最后,冲着观众们道了一声晚安后,江南终于关掉直播,结束了一天的疲惫,躺在了软软的床上。
由于辛苦了一天,这一觉江南睡得很香,而且几乎沾枕头就睡。
当晚,他还做了一个梦。
梦中,明明很有游泳的他突然掉在了海里,而且差点儿溺死。
就在生命即将消散的最后时刻,一位身材姣好、且穿着比基尼的漂亮小姐姐架着自己的胳膊,将自己带到了沙滩上。
可由于呛水太多,并没有立刻醒过来。
无奈,小姐姐只能不停的按着自己的胸口,试图将水从肚子里挤出来。
如果还是不管用的话,那么就只能做人工呼吸了。
这正是江南所期待的。
可是……
按着按着,他突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因为明明是梦里自己的胸口被按,为什么现实里也会有种胸脯被挤压的感觉呢?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