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明朝京都的建造师!(2 / 2)

“而在这次北征中,还有一次规模不算大,但是很有趣的战例。”

“明军在回撤的过程中,朱棣认为蒙古兵“性贪”,必然想要劫掠明军的后卫物资,于是部署了一次“钓鱼”式作战。”

“书中记载:以步卒十余,持铳后行,而实草于囊载之以诱虏,然后以骑士数百伏于河曲柳林,朱棣自己带精兵千余待机。”

“简单地说,当蒙古骑兵出现时,步兵则发铳为信号,然后埋伏的骑兵出动,蒙古骑兵见事不妙,就想回撤,结果朱棣所率的精锐骑兵又杀到了,最终生擒数十人,其余全部杀死尽死,自此蒙古兵再也不敢偷偷跟上来抢劫物资。”

“以这次小的战例来看,当时的火铳兵还能起到信号兵的作用。”

“这对于在大漠草原作战的明军来说,意义是很大的。”

“第一次北征中,明成祖对于火器兵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

“在永乐十一年,他还特意叮嘱在第一次北征作战中非常好地发挥了火器兵的柳升。”

“而此时,柳升已经因功升为侯爵。”

“一般认为当时的神机营已经正式确立,而柳升大致就是神机营最早的统帅。”

“在第一次北征中,充当明军神机将军的还有谭广、侯镛、陈贤等人。”

“由此可见,在征战中明军仍然采取了征安南时的专属火器兵编制。”

“而在战后又特意整合加强了此类部队的编制,遂有战后令柳升严格提督之严,而这支部队便是神机营。”

“在很多关于明朝的影视剧中,并没有柳升这个角色,可能是觉得不太重要。”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人。”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柳升此人非常厉害。”

“他一生所历大小百余战,百战百胜,至此已跃至辉煌人生的顶端。”

“其近四十年的辉煌军事生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洪武二十二年替职征战,到洪武三十五年,柳升披征近三十战,在朱元璋一朝累立战功,屡获擢升,封安远伯。”

“不仅如此,三代一体追封,子孙可以世袭爵位,从而开启了高疃柳氏一族的荣耀之始。”

“第二阶段,永乐一朝二十二年,是柳升南征北扫、纵横捭阖的尤为辉煌时期,其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达至巅峰,战绩辉煌。”

“可以这样说,柳升的军事谋略与朱棣的战争战略相映生辉,这才能让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朱棣的战役决策和遣将决策珠联璧合,扫北征南,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此期战功,奠定了柳升作为明代著名军事家、一代开疆护国名将及其民族英雄的历史根基。”

“柳升一生不仅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他的另一至伟贡献就是指挥了京城的营造建设。”

“其显耀事迹也被载入《明史》和《明太宗实录》。”

“既然朱棣要重新定都,他就要把京都打造成世上最辉煌的皇城国都。”

“他不仅对北京城的规划设计要求极高,而且对指挥督办这一浩大工程的主副帅的挑选也极为严格。”

“柳升奉旨挂帅后,没有辜负永乐帝的期望。”

“他依旨行事,昼夜劳作,不曾有一丝松懈。”

“此次督办北京城的营建工程,不仅将他协调指挥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以外的诸项才能。”

“京都大迁移,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但跟随成祖朱棣五次扫北、征战无数的柳升深知,京都的政治因素和战略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京都不仅是成祖朱棣的发迹之地,也是他控制全国的基地。”

“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明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蒙古势力,元朝复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在临近隐患策源地建立全国政治中心,有利于指挥调度,及时制止祸乱。”

“而京都所处的地理位置,临中夏而控北荒,足以“控四夷,创天下”,便于对辽阔的北方边疆开拓进取,巩固明朝基业。”

“鉴于此因,作为总指挥之一的柳升,最知建造北京城所有工程质量要高。”

“而且工程进度也不可怠慢,这是成祖朱棣尤为需要的。”

“正因如此,浩大的工程仅仅只用三年半时间,就宣告竣工。”

“至于柳升参与指挥所建明代京城的项目,有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王府、官衙、仓庾、寺观、桥梁等系统工程。”

“其中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等工程,规模浩大,辉煌无比。”

“虽然后来满族人住了进来,进行了一些修缮或重建,但是这么宏大的建筑物一定还有不少都保存下来,更会成为京都文化遗产中壮丽的部分。”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柳升的话,京都城可能不会被建立,也不会让今天的我们看到。”

“至于柳升的结局,还算是比较好的。”

“在宣德元年,与王通等征讨交趾黎利,也就是今天越南)时,由于不熟地形加上轻敌等多种缘故,在进军途中中伏而死。”

“一个武将,死在了战马上面,也算是死得其所。”

“英宗朱祁镇也没有亏待他,将其追赠为融国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