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午?好普通的名字!没听说过!”
“不懂就问,历史上这号人干过什么大事吗?”
“我有个小学同学好像就叫陈午!”
直播间观众们的脑袋里再次闪烁着无数小问号。
其实,这也不能算他们孤陋寡闻。
而是我国的历史太长,人物太多,根本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给记住。
能够记住每个朝代的皇帝和杰出人物,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小时候的考试会考到。
江南擦了擦额头上渗出来的汗珠,笑了笑,道:
“越是平平无奇的名字,越容易干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不信大家去看现在的网路小说,主角的名字是不是清一色的很路人?”
“反问之后,陈午是西汉初东阳县人,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天长市。
“他是堂邑侯陈婴的后代,世袭侯爵,窦太主刘嫖的丈夫,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氏之父。”
“祖上更是辉煌。”
“总所周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可在年底的时候,陈胜吴广就已经先后阵亡。”
“之后,残部由东阳人宁君、秦嘉掌控。”
“由于秦律十分严苛,留居东阳县青年惧怕被株连,只得起义,乃至很快发展到两万人。”
“在秦朝时期,小县人口不到两万,大县人口达两万以上。”
“而老幼妇孺则无战斗力。”
“东阳县义军能够达到两万,说明大县东阳举县皆反,也说明大泽乡起义的主力与东阳县关系极大。”
“宁君、秦嘉成为残部首领也证明了此点。”
“陈午祖父是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
“陈婴“居县中”,其家的方位在金湖县戴楼镇一带,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
“陈婴一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
“可他们还是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
“很快,县中追随的人达到两万。”
“那帮年轻人想索性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
“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
“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
“而是将两万颇有战斗力的人马,直接交给只有八千人的项梁项羽叔侄。”
“项氏喜出望外,惊呼“异军突起”,实力大增,具备了逐鹿中原的实力。”
“没过多久,就兼并了宁君、秦嘉掌控的大泽乡起义余部。”
“后来项梁兵败,陈婴以项羽手下官员的身份投降刘邦。”
“一生更替侍奉三姓主公。”
“一开始,封邑仅六百户,在汉书功臣表中排名八十六,非常靠后。”
“后来封地因为陈婴做了属国丞相的关系,有所增加,到一千八百户。”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其人原为楚怀王柱国,降汉前为项羽柱国,有定浙之功,兼作楚元王相,以千八百户为宜。”
“陈午父亲陈禄,公元前183年袭爵,文帝二年薨,嗣位六年。”
“孝文三年,陈午袭爵,娶了馆陶公主。”
“然后,携公主回临淮堂邑就国。”
“元光五年,其女孝武陈皇后陈氏退罢长门,未废。”
“元光六年陈午去世。”
“所谓堂邑,其实就在今天的南京以西,六合地区,浙江江苏安徽交界处。”
“这里是陈婴家族的采邑地。”
“在西汉武帝时期,堂邑属临淮郡。”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载:【临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徐。取虑。淮浦。盱眙。厹犹。僮。射阳。开阳。赘其。高山。睢陵。盐渎。淮阴。淮陵。下相。富陵。东阳,播旌。西平。高平。开陵。昌阳。广平。兰阳。襄平。海陵。舆。堂邑,有铁官。乐陵。】”
“简单地说,堂邑有铁官,此地比起普通千户侯的侯国,还要富庶一些。”
“或许因为堂邑有铁官,经济情况稍好一些,汉文帝才把自己的长公主嫁给了陈午这个一千八百户的小侯。”
“陈午的长子叫陈须,次子叫陈蟜。”
“女儿孝武陈皇后陈氏,汉武帝第一任皇后。”
“名字正史无载,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其女名为陈阿娇,大概取其母刘嫖“女”旁和其兄陈蟜的右部组合而成。”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