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开业
姜安诚本来打算带孙妙兰好好逛一逛市场买点儿菜的。
又怕市场人多,撞到她。
加上还要去市场买些花篮和花瓶,小鱼儿也要人看着。
把孙妙兰和小鱼儿提前带到院子里,邵学宝和朱秀玉也在。
朱秀玉今天没课,所以一整天都在魏师母这里学习刺绣。
邵学宝知道她在,就像一块儿甩不到的牛皮糖粘了上来。
朱秀玉潜心学艺,他在院里呆着也没有意思。
姜安诚一来,知道他要去逛市场,立马自告奋勇道:“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这样一来,他就能光明正大让姜安诚邀请他留饭了。
香喷喷的干巴菌炒饭,他又来了!
陈宇飞本来打算和姜安诚一块儿去的,邵学宝要去,他就不去了。
姜安诚对孙妙兰道:“可以让小鱼儿和双林一块儿玩儿。”
孙妙兰早听说了那孩子,笑着点点头,“嗯。”
姜安诚和邵学宝去了。
邵学宝问:“你要买些什么菜啊?”
姜安诚道:“先逛逛。”
“好。”
市场很大,从这头逛到那头,人人来人往,就像没有尽头一样。
因为今天是赶集日,乡下很多百姓也来摆摊儿,总能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邵学宝看到一种绿油油的果子,像佛祖的脑袋一样,便驻足问道:“这是什么?”
山民介绍道:“这是麻窝渣,甜的很,买几个不嘛?”
这么奇特的果子,居然叫麻窝渣。
邵学宝想买几个给朱秀玉也尝尝,姜安诚突然道:“我听有人叫释迦果。”
“释迦果,好名字啊!一听就和佛祖挂钩!”又问山民,“这是直接吃的,还是得放两天?”
山民拿起一个比较大的释迦果道:“这个已经有点儿软了,再放一两天吃起来更好吃。”
“噢噢噢,那你挑几个现在就能吃的,再挑几个能放几天的。”
朱秀玉要是不要,他就带回去给爹妈们尝尝。
朱秀玉和邵学宝要留下来吃饭的话,人就多了,姜安诚还打算喊李经理一块儿吃,便多买了一些食材。
猪肉,牛肉,一只鸡,一条鱼,大肠,蜂蛹,折耳根,豌豆尖,香菜,葱花,大蒜.
真正买起来,没一会儿的功夫,小背篼就装满了。
他们要回去的时候,姜安诚才拐到另外一条街道去。
这条街道全是卖竹编制品的。
姜安诚找到之前帮他做花篮的老师傅,向他又订做了一百对花篮,便在老师傅的摊位上挑选起来。
老师傅手艺精湛,很多竹篮的样式都很繁复漂亮。
姜安诚选了一些,可以插花作为花店的售卖样式,也想悄悄学一学老师傅的技艺。
他们上辈子在鲜花市场做生意之后,他就很少亲自做竹编了。
有一次看一个不如他手艺的人,都得到了国家非遗传承人的称号,就特别的羡慕。
所以,这辈子,他也想捡起来,等有了孙子,也可以向他们炫耀一二。
姜安诚付钱之后,邵学宝已经想回去了,便问:“还去哪里吗?”
姜安诚点头,“我要到里面去挑选一些花瓶。”
“行,那我们去看看。”
市场上还没有专门卖花瓶的店铺,主要是售卖瓷瓶和陶罐为主。
花瓶也不是没有,就是有点儿贵。
无论是水晶花瓶,还是琉璃色的花瓶,单价都在五块钱以上。
姜安诚皱起眉头,“几个起能拿批发价?”
老板摇头,“这就是批发价了,现在卖的好得很,拿回去就赚到,商场一个要好几十呢!”
商场是商场,大家觉得在商场买的,就跟在紫禁城买的一样,说出去倍儿有面儿。
要是在花店也卖那么贵,可能就只有运气好的时候,会有一两个大款肯消费。
姜安诚讨价还价,“就不能再便宜点儿,伱这个价太贵了。”
老板犹豫了一下,问他:“那你一次能拿多少个嘛?”
姜安诚道:“我拿十个不同样式的,卖完了又找你进,我是专门搭配鲜花卖的,肯定卖得快!”
老板一副很勉强的样子,“行行行,那就算你四块钱一个。”
姜安诚皱起眉头,“三块三块,细水长流嘛!”
“行行行,你自己挑,我给你装箱。”
姜安诚笑道:“好的。”
等姜安诚把花瓶选好了,邵学宝才道:“你去找厂家拿,肯定更低撒,怎么不去呢?”
姜安诚摇头,“很多厂家都不做我们这些小生意的,人家只要大客户,要是保证大客户能有利可图,而且做小生意消耗精力,还要单独雇人,成本投入相对就大。”
邵学宝想到他们家造纸厂,若有所思好一会儿,才又道:“那想和厂子做小买卖的多了,不也是大生意?”
姜安诚笑道:“运输成本呢,便宜是便宜,运输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肯定也懒得去厂里拿货。”
邵学宝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回到院子里,小鱼儿和曾双林已经玩开心了。
一会儿一起抓虫子,一会儿一起吃麻薯的,就像亲兄弟一样打打闹闹。
孙妙兰怕吵到屋里的人,便叮嘱他们小声一点儿。
姜安诚把背篼放下,孙妙兰凑上去看,提起还是活的母鸡道:“这鸡挺好。”
姜安诚点头,“嗯,我仔细挑的,一看就是跑山鸡。”
邵学宝热情地拿出释迦果,对大家伙儿说:“都尝尝都尝尝!”又喊小鱼儿和曾双林,“小崽儿们快来!”
释迦果在1988年的云城,尚且算是野果,还没有作为经济型水果商业化种植,孙妙兰在市场上见过有卖的,还是头一回吃。
掰开一看,里面是白白果肉,黑黑的果核。
小鱼儿道:“妈妈,是白的能吃,还是黑的能吃啊?”
孙妙兰笑道:“应该是白的能吃,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