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7章 不受欢迎(2 / 2)

姜安诚笑道:“回来啦。”

陈宇飞看他们一身脏兮兮,笑道:“我去给你们打点儿水,先洗洗,马上就有松子吃了。”

一听松子,小鱼儿顿时两眼发亮,他有记忆的时候,孙妙兰就喜欢拿石头给他砸松子吃。

那是他为数不多的零食之一,小鱼儿可喜欢吃了。

他们俩欢快地去洗脚洗手洗脸,出来的时候,姜安诚已经将火堆熄灭,从灰烬里扒拉出了松塔。

姜安诚让他们搬来两小板凳,由让陈宇飞把柴刀拿来,简单地将烧焦的松塔砍成两半,然后再仔细地将里面的松子一颗一颗地抠出来,放进簸箕里。

曾双林在市场上见过松子,他看到松塔里居然有松子的时候,又意外又惊喜地道:“原来松子是从里面出来的!”

姜安诚点点头:“又学到新知识了吧,山里好多好东西呢,松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去世那一年,松子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上百块一斤。

但现在,松子不好剥,不好摘,不好加工,还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

很多人宁愿吃花生,也不愿意吃松子。

曾双林点点头,就见小鱼儿拿起一颗松子往嘴里咬了咬。

松子壳还挺圆滑坚硬的,小鱼儿没有咬开,怕他直接给生吞了危险,姜安诚去给他们找了俩石头。

他们在一边儿剥松子,小鱼儿和曾双林就在旁边砸着松子吃。

其乐融融的画面,直到李胜利来叫他们吃饭,才打破。

李胜利顺便还问道:“你们进山了?”

姜安诚点头:“对,进山去了,弄了点儿菌子,还有桃子,你也那些回去吃。”

李胜利推拒道:“不用不用,给孩子们吃就行。”

姜安诚笑道:“他们就俩小胃口,能吃多少,拿些走吧。”

李胜利看了看毛桃,确实不错,看起来就像是好吃的样子。

李胜利点头:“那我就拿几个就行了。”

小鱼儿超级大方,本身也很喜欢李胜利,借花献佛举起一把松子。

小鱼儿道:“李叔,还有松子,也给!”

李胜利接过他手里的松子,意外地道:“你们还去摘松塔了啊?小鱼儿和双林喜欢吃啊?喜欢吃,我那里还有去年炒出来的,等会儿拿些走吧。”

姜安诚笑道:“这些就够他们吃了。”

小鱼儿和曾双林也一致点头。

李胜利笑了笑,也不勉强,“好,那就先吃饭吧,弄了些鱼,还有青蛙。”

一听青蛙,小鱼儿立马抓起曾双林,有些得意道:“吃过青蛙没有,青蛙可好吃了!”

曾双林没吃过青蛙,摇摇头:“没有。”

小鱼儿立马又道:“我们快点儿去吃!”

他们俩一溜烟儿先跑,大人们随后跟着,路过姜安诚承包的山坡,花苗们长势喜人。

姜安诚笑道:“再过一个多月,大概就要结花苞了。”

陈宇飞感叹道:“真快啊!”

第一批鲜花要是能够在城里卖个好价钱,让大家都赚到钱了,跟着他们种花的人肯定越来越多。

镇长也不用到处去说服其他村民了。

之前镇长就很担心,其他村的村民们会不配合种花,赚钱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但是,让百姓们自己掏腰包买花苗,种未知能不能赚钱的东西,还是很困难的。

要是姜安诚这一批鲜切花能够有个好的收成,就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大家了。

李胜利笑道:“长的是不错,但愿不要遇到暴雨和干旱就好了。”

他们少有这种气候,但是,每年还是有几天,特别干的情况。

说完,李胜利就觉得自己有点儿乌鸦嘴,赶紧朝地上呸呸。

姜安诚倏地想起,上辈子的今年,好像确实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旱情。

明明是雨季,却一直不下雨,导致土里的菌子都长不出来。

当年,还死了好多的庄稼。

让姜安诚和孙妙兰的处境雪上加霜。

姜安诚猛地惊醒,对李胜利道:“我们得挖个水渠!”

李胜利有点儿疑惑:“挖水渠?”

陈宇飞也道:“现在?”

姜安诚忙不迭地点头:“对,挖水渠咱们种花用水就方便了,浇灌起来也方便。”

李胜利有点儿疑惑:“可我们下面就是小河啊,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

姜安诚顺着山坡下面的视线看去,故意对李胜利道:“你看,今年的雨水特别少,河床都露出来了,说不定还真没水了呢,要是没水,可是大事儿,花苗全得死。”

“挖了水渠,我们可以储备水,我再去买些浇灌的浇灌机,到时候还能够方便一体化浇水。”

姜安诚这么一说,李胜利也仔细地看了一眼河床,点头道:“今年的雨水确实少,要是修水渠的话,现在就修嘛?”

姜安诚点头:“现在就修,我掏钱买材料。”

此话一出,李胜利那点儿担忧就放进了肚子里。

既然有人买材料了,大家也就是出个体力,而且挖水渠是为了更好的种花,为大家赚钱,想必,说服大家还是简单的。

李胜利点头道:“好,我等会儿就跟大家讲,先设计设计,然后再动工。”

姜安诚点头:“嗯嗯,我进城就让人把抽水机给买进来,水渠一挖好,就把水储备上,以备不时之需。”

姜安诚这话,像是有点儿预料种花会缺水一样。

不过,河床确实水少,李胜利便打消了怀疑的顾虑。

除了河虾之外,饭桌上还有今天新鲜采挖的松露蒸蛋。

这在当地是个普遍的吃法,但在西餐厅,上面仅仅两三片松露,就要价几十块钱一碗。

姜安诚吃了半碗,才对李胜利道:“过几天,我会大量的收购猪拱菌,到时候,还要麻烦村长照着松茸一样,按规矩来收购。”

这让李胜利有些疑惑,“要这么多的猪拱菌干嘛?”

就是做成加工的食品,在他们这里,由着特殊味道的猪拱菌,也不受欢迎。

陈宇飞抢着道:“牛哥去了一趟沪城,有人特别喜欢猪拱菌,都送了好几批去了呢。”

因为飞机是到沪城在转机去的欧洲,所以,陈宇飞到现在都还认为,猪拱菌的消费市场在国内。

国内的西餐厅确实有消费,不过,相比国外,仍旧是极少数人才会享用。

姜安诚点头道:“嗯,谈了一桩大买卖,猪拱菌的价格到时候给的也会不错。”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