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仆人告退下去,霍东华却是闭目沉思了起来。
他在1923年出生,经历了夏国最为跌宕起伏的年代。
不同于港岛其他富豪,或是战前迁居到港岛生活,或是战后迁居到港岛生活。
霍东华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在港岛。
可以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港岛人。
但是相比于其他后来迁居到港岛来的富豪来说,他却更加具有爱国情怀。
1950年,他的生意初步具有一定规模,正逢战争,在西方国家对内地实施全面禁运、港鹰当局武力“缉私”的情况下,他在港岛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为内地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
78年,他又是第一批前往内地进行投资的爱国企业家。
可以说这些年,他已经和内地密不可分,甚至于在港岛众多人的眼中,他霍东华就是内地在港岛的代言人之一。
也正因为这层关系,他的资产虽然说不能位列十大财团,更不是什么四大家族之一。
但是在港岛,要是有人问起,是李家城更顶还是他霍东华更挑,可能谁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霍东华,在港岛钱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地位和权势却是整个港岛都数一数二的。
因为他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庞然大物!
所以此刻,他对于禹城这个从内地过来的小子,大半夜的来见他感到好奇而又有趣。
“老爷,人请进来了。”
随着老仆的一声提醒,已经67岁的霍东华,睁开了眼睛。
看到禹城的一瞬间,霍东华就只有一个印象。
年轻的过分,英俊的过分,沉稳冷静的过分。
再联想到今天报纸上这位的成就,霍东华就忍不住拍手赞叹。
“果然是个少年英杰,以后定能成为国家之脊梁。”
禹城十分诚恳道:“霍老,相比于小子的一点微末成就,您才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这位可是死后能身披国旗的主。
也是97年之后第一批获得大紫荆徽章的人。
大紫荆花徽章是港岛之后,为了区别于港鹰政府,奖励为港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设立的奖章。
大紫荆花徽章就是第一等。
如此勋誉再加上这位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可足以称得上一句国家脊梁。
就是这些人的存在,才牢牢牵住了港岛的民心。
“哈哈,说说吧,深夜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要我帮忙。”
霍东华喝着手中的参茶,抬了一眼眼皮,直视着禹城说道。
“霍老应该也听说了,我在原油期货上赚了一笔小钱,所以我决定在港岛上花掉一部分。”
禹城同样直接。
“小钱?如果这都是小钱的话,在港岛可没人有大钱了。”霍东华笑了笑说道:“花钱这种事情,还需要找到我,看样子这件事不简单啊!”
“我打算在大屿山,建立一家炼油厂,将港岛打造成世界第四大炼油中心,成为能够辐射两岸三地,中南半岛的油气中心。”
禹城不卑不亢,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绕算是有所准备的霍东华,此刻听了禹城的话,也微微的张大着嘴巴。
“你......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霍东华惊愕道。
禹城目光坚定的点点头:“我自然清楚。”
“你清楚,你为什么还决定在港岛打造这座炼油中心?”霍东华错愕道:“你知不知道,这个提议一出来,根本不可能得到港鹰政府的同意,甚至于整个港岛都不会同意。”
“财团、世家、民众、百姓,港岛上的所有人都会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知道!”禹城仍然点着头。
“既然你全部都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做?”
“霍老,四十年前,港鹰政府在反走私,封锁内陆,你为什么还是不顾一切向内地输送救命物资?”
“十二年前,内地刚刚拉开改革的序幕,您为什么敢于人先,敢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在所有港人的迟疑下来到内地进行投资。”
“甚至于,在您63年的生命中,您为何能一如既往的支持着内地呢?”
禹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抛出了一个个问题。
而听到这些问题,手握茶杯的霍东华慢慢的呆住了。
良久!
他盯着禹城的双眼,将手中的参茶放下,慢慢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
禹城同样一字一句回道:“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也是我的答案。”
为什么面对着无数人的阻拦还要去闯?
为什么明知道前方困难重重,还要去做?
为什么明知道不可为而为?
无他,既为赤子,唯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罢了!
再造港岛,是平港岛,是给国家一个安定和谐的港岛!
而除了这些之外,再造港岛之下,意味着多少财富,这个数字何其惊人,禹城可是要侵吞而下的。
他的贪婪就如同的赤子之心一般,旺盛而又生机勃发啊!
(今天**千字的样子,明天四更,求月票、鲜花、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