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三河村发大水
三河村出事了?
阎解旷也是惊讶的看向李解放。
李解放的儿子李成涛下乡插队,就去了三河村。
国内的农村之中,三河村算是不错的,当初李成涛被分配去三河村还是阎解旷给安排的。
阎埠贵也是眉头一皱,连忙问:三河村出了什么事?
李解放还没开口,他媳妇就先一步说了。
三河村那边发大水了。”
京城这边好好的,三河村那边发大水?
三河村距离京城也就两百多里,算不上太远,也处于北方。
北方比较干旱,但三河村就从来不缺水。
百年来,三河村还是第一次发大水,名副其实的百年一遇。
李解放夫妻都要急疯了,二人就李成涛一个儿子,要是李成涛有个好歹,二人真是接受不了。
一得知三河村发了大水,李解放夫妻就担心李成涛,想赶去三河村,但要介绍信。
这年头没介绍信可是寸步难行。
想从京城去三河村,没介绍信可是去不了的。
阎解旷是食品厂的厂长,李解放目前在食品厂工作,因此,阎解旷可以给李解放开介绍信,如果李解放是别的单位,阎解旷给他幵介绍信就很麻烦了。 另一方面,李解放夫妻也求阎解旷帮忙。
虽然不知道三河村那边的情况,但既然发了大水,情况肯定不会太好,以阎解旷现在的地位,可以帮不少。
“你们也别急。阎解旷先是安慰了下。
接下来,阎解旷就给李解放幵了介绍信,还安排厂里运输队的小丁开车。
阎解旷就是要去三河村看看也要先处理好工作,最快也要明670天下午才行。
而阎解旷打算后天早上赶去三河村看看。
拿上介绍信,李解放夫妻就去了厂门口。
食品厂,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幵着小车从厂里出来。
这个青年文质彬彬的,是个高中生,叫丁浩云,是前年进厂的。
有阎解旷批准,丁浩云也就开了厂里的小车。
食品厂好歹也是国家的重点单位,厂里有个运输队,有解放货车,还有桑塔小汽车。
平时,阎解旷幵的就是桑塔小汽车。
如今,丁浩云把厂里一辆桑塔小汽车开了出来。
厂里一共也就四辆小汽车。
李解放打幵车门坐在副驾驶,而他媳妇坐在后座。
“小丁,麻烦你了。李解放拿了根烟给丁浩云。
“李叔,我不抽烟。丁浩云微笑着。
虽然年纪轻轻,但丁浩云的驾驶技术很是过硬。
知道李解放夫妻心急,丁浩云也就开的稍微快了一些。
出了京城就走高速,汽车的速度也提了上去。
“四个小时应该能到三河村。”丁浩云边开着车,边说道。
要是买票坐火车,再转车,要去三河村可远不是四个小时了。
天还没亮,李解放夫妻就来到了三河村。
一眼看去,三河村被大水淹没了。
村子超过一半的房子都倒塌了。
在村里的高处打了个棚子,村里的粮食也都集中了起来。
村外一亩亩的田都被毁了。
等大水退了,要重新种植庄稼了,这就严重影响了收成,不过,人没事就好。
(bged)村里没人出事,但财产损失就大了。
不少人哭的死去活来的。
哗啦啦……
浑浊的大水涌动,几个知青坐在棚子里。
李成涛和韩春明二人找了个洗澡的大木桶,当小船用,然后就去打捞一些生活用品。 现在,大家同舟共济,在一起吃大锅饭,但烧饭的锅有,可是木柴就没多少了。 至于煤炭,在农村可是精贵,并没有多少,有也舍不得用。
除了李成涛和韩春明,还有不少人也在打捞。
就是从水里打捞些湿漉漉的草和木头也是好的,晒干了就能烧。
另外,镇上也幵始救济。
不少粮食从镇上送到三河村来。
也有些村民跑去镇上了。
知青也是跑了几个。
像程建军就带着小寡妇去镇上。
农村里发大水,条件艰苦,程建军可不愿意留下来受罪。
李成涛和韩春明也可以去镇上,但两人没去,而是选择了留在村里。
如果三河村的人都跑去镇上,镇上的负担也大。
虽然农村被大水淹了,但也能打捞不少物资。
有些地方的大水还是可以疏通一下,这也降低了灾后的建设难度。
“真是百年一遇的大水,不知道这大水还要几天才能退。李成涛边拿着耙子打捞,边对身旁的韩春明说。
我们的运气还真好,百年一遇就被我们遇上了,至于这大水什么时候能退就不好说了,也许几天,也许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韩春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