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1 / 2)

“朕也知道,天地之间佛门当行,此乃天地大势所趋,朕也只是这天地大势当中的一环而已。”

“甚至可以说,只是天道之下的一颗棋子。”

唐王叹了口气,显然将局面看得很通透。

“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若是大唐之中必出一个取经人,不知道法海大师可愿意。

“朕想让法海大师前去西天取经,为大唐谋求一个大唐盛世如何!”

唐王朝着法海躬身一拜,言辞恳切。

在唐王看来,既然要前往西天拜取真经,那么最好是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

或许大唐当真能在佛法之下,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世。

法海淡笑着摇了摇头。

这唐王还真是平易近人,三言两语就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贫僧无意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取经,也不能为大唐带来真正的盛世。”

法海直言不讳。

唐王有一些疑惑不解,问道:“取经不是一件普度众生,镇压人间灾厄,平定妖魔的大事么?”

“哈哈哈!!”

法海狂笑一声,道:“敢问陛下,陛下的江山可是佛门替你打下来的?大唐能有如今的兴盛,可是佛法给大唐带来的兴盛?”

唐王愣了愣,随后说道:“朕的江山,乃是经历过连番战乱之中所得,大唐能有如今的地位,离不开朝中的肱骨大臣,如同房相、魏征这样的臣子。”

法海看着唐王,郑重的说道,“朝中既有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朝中既有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大道至理在其中。

唐王疑惑的同时眉目之中似乎参悟到了什么一般。

片刻之后,唐王说道:“还请大师给朕解惑。”

法海看向了长安城的上空,说道:

“佛法虽然精妙,却并不是真正的救世之道,王朝根基。”

“若是大唐之中人人诵佛,遁入空门,劫入五定,谁来耕作农田,谁来保家卫国。”

“大唐若是想要走向真正的(诺王好)盛世,只有稳定民生,发展吏治,重视科举,培养房相、魏征这样的肱骨大臣。”

“若是唐王将长安城看做西天灵山,这些大臣看做是世间真佛,敢问唐王,要取何经才能让长安城兴盛!!”

法海之言,如同雷霆之击,撼入唐王的心中。

唐王呆立在原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唐王一瞬间恍然大悟,心中的执念也在这一刻轰然开解。

“当年灵佑禅师虽然将朕从地狱之中救了出来,可朕的心魔却依旧还在地狱之中。”

“朕有一道执念认为只有佛法才能救世,才能让朕脱离那地狱的梦魇!”

“如今听闻大师一言,朕的心才从地狱之中出来!!”

“是啊!!”

“巍巍人间,岂是三言两语的经书可度。”

“朕的江山,需要的是亿万黎民百姓的强盛来巩固,需要更多的人才才能得以发展。”

“大唐的盛世权柄,就掌握在朕的手中,可朕还在追求所谓的灵山!”

“原来朕身在灵山而不知!!”

“朕真正要取的经,乃是治世之经!!”

唐王痛哭流涕,内心之中坚定万分。

此刻窥见的灵山,却在自己的朝堂之中。

法海三言两语,对于唐王来说宛如醍醐灌顶采。

比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尸位素餐的佛门大能。

法海的理念却已经超脱了他们之上。

这才是真正的大道理。

法海点了点头,道:

“帝皇之道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唐王你怀有仁心,心中囊括四海,大唐必会迎来万古未有的盛世。”

“贫僧今日赠你一方至宝,此宝可镇压大唐二十年国运。”

“二十年之后,若是大唐能囊括四海,盛极天地。”

“贫僧定然让陛下开天地之先河,成为仁圣天君,不为天子,为镇世人皇!”.

第93章 凝九州气运,镇二十年大唐国运(求订阅)

长安城之中。

盛京寺主持灵元上佛冥冥之中似有几分感应,来到了一处大殿之中。

万佛殿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其中供奉了诸天佛陀。

这一处大殿供奉的正是文殊菩萨。

灵元上佛感觉到偏殿之中传来阵阵金光,还有万佛诵经的声音。

这金光竟然是从文殊菩萨的金身佛像之中散发而出。

灵元上佛急忙伏跪在地,朝着文殊菩萨顶礼膜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