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朱怀倒地,朱元璋大惊!(1 / 2)

洪武二十五年,在磕磕绊绊中总算结束了。

自从洪武二十五年腊月二十五以后,百官休沐,大明帝国的机器,也彻底开始停止运转。

家家户户门前已经挂起了桃符,屋内也从绍兴黄酒换成了年关期间特有的屠苏酒。

街肆上随处可见扫雪的奴仆和丫鬟,门前更是挂上了大红对联,富贵一些的人家,狰狞的石狮子脖子上也挂上了红丝绸。

相较于民间的喜庆,皇宫则更加热闹无比。

赵檀儿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东宫的主母,老爷子很宠赵檀儿,特意从掖庭宫调拨了一名六品的女官,供赵檀儿使唤。

能在宫内爬到六品女官的,自然有玲珑心思。

婢女叫竹竹,是赵檀儿重新赐名的,因为竹竹来的时候,朱怀正在书房画竹子,于是檀儿就给其取名为竹竹。

朱怀有些哭笑不得,不过现在东宫的内政之事,朱怀都撒手不管了。

就连东宫内帑,都一并交给了赵檀儿打理。

从腊月二十五之后,朝廷所有机构闲暇下来,朱怀也停止了忙碌,偶尔去皇宫找老爷子说说话,更多的时候则在阳光下悠闲看书。

赵檀儿也开始看书了,这大咧咧的丫头适应能力极强,从当初咋咋呼呼的大姑娘,已经变的有些端庄得体的样子了。

许多宫内的礼仪和规矩,檀儿都要认真学习,适应新身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怀看檀儿认真的样子,心里也是会心一笑。

今天腊月二十七,阳光明媚,悠闲安逸。

虽天还有些寒冷,但好在无风;

檀儿端着一壶清茶安静的放在院落内的石桌上,朱怀则靠在摇椅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抱着工部的工程图纸,和户部的财政报告在仔细揣摩。

一些细微的数据变化,都能体现出国朝方方面面的细节。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总税收合计白银大概在四百六十多万两。

如果抛开全国大小官吏的俸禄一百二十余万两以及军费二百余万两,真正留给朝廷可操作的税收不过一百五十万两有余。

看起来这一批白银算得上挺多,但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都察院等所有衙门,都要按例拨付洪武二十六年的预算。

一部分预算拨出去之后,真正国库存余的就显得极少极少,如果国朝在开启一两场战事,或者出几次天灾,那么朝廷的存银还是会捉襟见肘。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交趾的存在,才让洪武二十六年的计划开展显得游刃有余。

如果没有交趾的存在,大明帝国在明年会更加艰难。

交趾的存在,仿佛给大明帝国上下百官,种下了一道奇妙的种子。

当然,也颠覆了国朝百官所有固有观念。

似乎发展商业,也是一个不错开源路子;似乎开海,也并不一定全都是坏处。

这些都是明年朱怀需要考量的事。

“少在阳光下看书,离远些,别伤了眼睛。”

老爷子背着手走来。

朱怀一愣,赶紧将书本放下,起身朝朱元璋走过去,笑着道:“皇爷爷,您来啦?”

赵檀儿也放下书本,走到朱元璋面前,恭敬的道:“孙媳参见皇上万岁。”

朱元璋露出满意的笑容,哈哈大笑道:“好好好,不要和咱客套那么多,你是咱孙媳妇儿,咱是一家人。”

“和他一样。”朱元璋拍着朱怀的肩膀,道:“叫咱爷爷罢。”

老人家是真的偏心,一旦孙媳妇儿嫁过来之后,这心都长歪了。

脸上的笑容,更是怎么都止不住。

檀儿知礼的道:“噢噢,爷爷。”

朱元璋笑容更甚,频频点头:“好好!咱的好孙媳!”

檀儿笑道:“我去给爷爷泡一壶好茶,爷爷您和相公说会儿话。”

赵檀儿懂事的带着婢女竹竹离开。

朱元璋笑笑。

朱怀将摇椅让出来,让给朱元璋,让老爷子躺下。

“皇爷爷,您晒一会儿,这天儿马上入春了,太阳都暖和了好多。”

朱元璋笑着道:“可不是么?”

“你们孩子搞出来了么?”

“噗!”

朱怀一口茶全部喷了出来,差点喷到老爷子身上。

“皇爷爷,这……这……才七天啊!”

老爷子这是想重孙子想疯了属实是!

才成婚七天啊!我就算是神仙,也搞不出来一个孩子呀!

朱元璋大喇喇挥手:“那就努力点,咱都急的不行。”

朱怀无奈的点点头:“好哒。”

朱元璋白着朱怀,没好气的道:“多大人啦?还和咱撒娇?你不害臊么?”

朱怀很干脆的道:“不害臊!”

“皇爷爷上次给我梳髻,说我长大了,实际没有,在爷爷面前,我总觉得还是那么任性顽皮。”

朱元璋呵了一声,又心疼的对朱怀道:“对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