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抢九原攻乌拉特(1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4055 字 19天前

包头在明朝时期称九原城,也是蒙古鞑靼土默特部的领地。扼守着通往内蒙古腹地的交通要道,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不知明朝为何要放弃这里。

九原城分为南城和北城。北城东西长800米,南北长550米;南城东西长680米,南北长675米;南城向**出360米后,其西北部与北城相连,总面积955800平方米。南城又分为内外城,正中筑有方型台基,是祭祀,点兵之用。城西北又有长60米,宽40米的大型宫殿建筑物,虽然年代久远,残破不堪,如果修缮一下还可使用。城墙最高处达7至8米。北城有东门和北门两座城门,南城内外城的南墙均有城门。所以说九原城可做为核心驻兵指挥所之地。

九原坐落在阴山山脉中段,黄河中游,这里地貌平缓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昆都仑河是这一带最大的黄河支流,河谷可以通行车马,经过从九原(包头麻池古城)到云阳(陕西淳化县境)的秦直道。是北方游牧民族过大漠、越阴山,到中原王朝京都长安或者洛阳最捷近的交通大道,古时还称中道。

这也是越过黄河后往北最大的一块风水宝地。除了地理条件外,更重要的就是矿产,章子俊费了九牛之力,这十几年来所做的所有一切就是为了能抢占这里。规划的图纸早就钉满了各大院校的墙面,其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的特点,尤以金属矿产得天独厚。

白云鄂博铁矿是全国唯一的富铁矿,同时在一个地方还有高品质的煤矿,尤其是无烟煤和烟煤。其它的矿产数多数不过来,比如:石灰石、白云岩、脉石英、萤石、硅石、石棉、云母、石墨、石膏、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珍珠岩、磷灰石、钾长石、珠宝石、紫水晶、芙蓉石、铜兰、高岭土、增白粘土、砖瓦粘土等。这就有点不像话了,怎能不让章子俊垂涎呢。

章子俊最缺的就是铁矿,铜矿了,这两个东西在这里全部能实现。在后世的记载中听说还有金矿。当然了在目前所要开采的也只是需要的东西,其它的也开采不了。跟五百年后的开采没法比,技术难度很大,也提炼不出更多的矿产品,就像是蜻蜓点水,西一榔头,东一榔头地零敲碎打。不过还是要抢占这个地方,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集炼铁制造为基础的重工业之城。

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缺少的就是规模化更别说重工业了,对穿越者来说是见过世面的,对工业化了解的程度很高,可是对没有见过大场面的古代人来说,什么叫做工业化,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一个设想,根本没有概念。几个大作坊连成一起就当是工业化了。工业化就是一个大分工,所有部件全部分散在各行各业当中,最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集成组装。

对于九原来说,现阶段也只是一个原材料初加工的地方,等工业成熟后,就要担负起一个重工业基地。只因像平安镇这样的地方实在太小了。

独立一团和工兵营已经从拉达特越过黄河进兵九原,此时驻守九原的蒙古部落为孛儿只斤·俺答,因其拥有汗号,故通称“俺答汗”、“阿勒坦汗”。达延汗之孙、巴尔斯博罗特之子。

俺答早年受封土默特万户,驻牧丰州滩(内蒙古呼和浩特),与其兄济农衮必里克(吉囊)南征北战,积累了雄厚的军事实力。俺答起初驻扎于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一带,不久后率土默特部众逐渐迁徙到大青山麓的丰州滩地区(呼和浩特),该地也因此被称为“土默川”。俺答很早就崭露头角,跟从其兄衮必里克南征北战,以掠夺更多的人畜和物资。

由于俺答屡屡用兵获胜,兼并了大量人口、牧地和物资,因此在蒙古已是首屈一指的力量。俺答的长兄衮必里克虽有济农之尊,却与所俘虏的代州娼 妓 淫 乱,以致疾病缠身,俺答在蒙古诸部纵横驰骋之际,也需要通过与明朝的贸易来增加自己实力。然而自弘治年以来,明蒙交恶,互市断绝。

如果章子俊不出现,从正德到嘉靖这个俺答,将是最大的明朝边关威胁,白莲教也是这个时期大批出现了。

章子俊的人马突然出现在九原时,直接控制了俺答的几个部落,人口有五千多。收缴了所有部落的马匹及牛羊,当然免不了一些小打小闹,当领头的头领全部被步枪击杀后,人口全部驱赶到了黄河对岸的达拉特挖矿,这一招够狠的。没法,在古代人命不值钱。

这一下子也打乱了在乌梁素海达延汗汇集的兵马,最要命的就是粮草补给断了后路。原来驻扎在乌梁素海兵马的粮草是九原供应的。

正当独立一团和工兵营搞偷袭九原之时,另一路兵马第三师第二团江之坤及直属炮营林虎,蒋耿年,胡木从独贵特拉的地方,渡过黄河攻击了乌拉特,并占领了新忽热古城,跟独立一团占领九原如出一辙,搞突然袭击,这是褚茂林,彭清年,褚永辉三巨头共同制定的进兵方案,被章子俊称作闪电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