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 献上家产,施恩(1 / 2)

第134章 献上家产,施恩

毕竟,有些东西可以暗示,却不能直接言明的!

而且这也算是一种考验。

自古以来,聪明人都会挑选明主。

而明主,也会对聪明人进行考验。

换成时下的说法,就叫选择是双向的!

只有彼此都满意,才能真正进行合作。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朱铭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自己装傻,更没说过图谋不轨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但是聪明人面前,这些都不需要去说。

只能自己去意会!

在考验的同时,也避免了隔墙有耳的风险。

所以历朝历代即便都有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但太监却深得上意,逐渐掌握了大权。

即便是大明朝后期,也是被几个有名的大太监把握朝政。

最出名的,自然被称为九千岁的魏忠贤了!

这些宦官善于钻研,清楚皇帝的喜好。

往往一个眼神,就能猜到对方的心思。

并善解人意的及时作出相应的伺候。

这一点,即便是朱铭也不能免俗。

如同他身边的小太监五更,用起来顺手,而且还忠诚。

自然给了他相应的权力。

连后世被称为堪比千古一帝的明成祖朱棣,也设立了权倾一时的东厂!

朱棣在称帝后,为了弹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东厂的首领称为厂公,由宦官担任,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

东厂主要职能是刑狱审讯、社会监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之后,还设立了有名的西厂。

更是流传出了那句张狂霸道至极的名言:

东厂管的了得,我要管!

东厂管不了得,我更要管!

对于上位者来说,更多的考虑是聪明忠心,和用起来顺手!

而黄知府就正好附和招揽的要求。

有学识,有胆识,根据长期的调查也发现还有底线。

是可以重用的对象。

当然,朱铭也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所以对于他的一些收受好处的行为,选择了无视。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清理吏治的时候。

要是为了图心中的正义,逼得没人敢投效,将来兵败自刎。

心里有再多的正义感又有毛用?

而且连他老子朱元璋还没当皇帝的时候,不也礼贤下士的拉拢招揽人才?

连老朱在崛起之前都要礼贤下士,难道当儿子的敢说比当爹的强?

连老朱清理勋贵,都是在坐稳帝位之后!

谁敢自称比老朱强的?

而且黄知府献上全部家常,已经给足了诚意。

作为上位者,如果还拎着不放,也没资格逐鹿天下了。

甚至黄知府心里已经暗暗打定主意,如果汉王真收了他的全部家产。

那是没有智慧的蠢材!

这样的人,不值得效忠。

与其将来兵败,被以谋逆大罪诛杀九族。

不如光棍的领了贪墨的罪名。

至少,还能保存家眷的性命不是?

而突如其来的献上家产举动,也把周围几个看得目瞪口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