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雷厉风行,直接将任务分配给在场的各位将领,随后目光放在李济身上。
“你说你兵强马壮,我塞个人给你不过分吧。”
“还请陛下吩咐。”
李济有些搞不明白汉武帝的意思,随后看到对方将身后的霍去病给推了出来,瞬间明白了些什么。
霍去病作为他最亲近的臣子,恐怕刘彻的意思是想让李济带着霍去病建功立业,有了功劳汉武帝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封霍去病为官为侯,壮大外戚在朝堂中的势力。
在历史上可没有这个桥段,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应该是在十八岁的漠北之战。
或许是系统给自己的额外助力?
李济不觉得很高兴,反而有些忧心。
系统无故给自己发福利,指不定这场战役里头塞了多少深坑等着自己来踩。
“我会在这里摆下大宴,祝君凯旋。”
汉武帝就这样走了,留下来这路军队的骨干将领。
进攻匈奴的大方向他刘彻可以把控,但如何去进攻这事情还得交给专业人士来办。
卫青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的顶尖统帅,刘彻十分信任这位长平侯。
“我们的目的是处于夫羊句山一带的右贤王,只有击溃右贤王部,才能警告伊稚斜以及左贤王,令他们往后不敢来犯。”
被任命为主将的卫青直接铺开一张粗糙的地图,向各位将领讲解各自的任务。
此次出征必须要达成击败右贤王部的战略目标,否则将会让之前的战争变得徒劳无功。
不震慑打疼匈奴人,以伊稚斜的性格,恐怕每年秋冬都会南下抄劫西汉边郡,令百姓苦不堪言。
“据前往交易的中原商人带回来的消息,右贤王的王庭设在夫羊句山东北一带,距离高阙塞有六七百里,对后方补给的压力较大,请各位注意。”
目前漠南还在匈奴人的控制下,除却伊稚斜和左右贤王的主体,途中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匈奴部落。
以单于跟右贤王的地位,这些部落很有可能听从指令,派出兵马来扰袭运粮部队,企图让汉武帝的出征部队因补给短缺而被迫返程。
这可能是一个大坑……
李济默默记下来卫青的话。
农耕文明要想于游牧文明交战,往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毕竟对方属于无根一类,随时可以带着整个部落离开去往其他富饶的地方。
要想打赢战争,汉武帝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好在之前的文景之治留下了不少遗产,可即便这样,接连对匈奴发动战争,让西汉国力空损。
“需要一支军队保护粮道,不知谁愿意完成这个任务。”
卫青环顾众将,发现不少人都低着头颅不敢与他直视。
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击败匈奴可是大功一件,这些人十分渴望着拜相封侯,而守护粮道一事不足以让他们完成封侯。
“末将愿往。”
原本卫青想将任务抛给天兵天将身份的李济时,一员汉将站了出来领取任务。
认清对方的身份后,卫青不由得暗暗叹息起来,是汉武帝看重的将领公孙贺。
刘彻派他跟随出征的目的之一是想让公孙贺捞取功劳,让刘彻便利地对他提拔。
可是公孙贺没有领会刘彻的意思,似乎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将保护粮道的任务揽了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交给你了。”
卫青也是没有办法,公孙贺都已经出声接下任务,他总不可能拒绝对方,将任务甩给其他人吧。
他深知官场上的沉浮,不会轻易地得罪其他人。
“我的一万兵马当中培养了不少黑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监控周边情况。如果粮道队伍被袭击的话,通过黑鸦的信息可以快速回援。”
李济适逢提了一嘴。
“这有点像匈奴人的战鹰。”
驻守在代郡的李蔡拥有与匈奴交战经验,通过李济的话类比出了匈奴的特有东西。
“匈奴人有战鹰的帮助,才能在我们到达之前快速撤离居住地,或许有了黑鸦相助,能够让我们扩大战果。”
对封侯十分渴望的公孙敖大喜过望。
之前他因为被匈奴击败而被贬为庶民,身份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有机会拜相封侯,重回巅峰,怎能不让他兴奋呢。
而匈奴降将的赵信目光闪烁,脸色变化起来。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对我们侦查匈奴所在之处有很大的帮助。李将军,你与赵将军充当大军眼睛,监察匈奴人的部落。”
李济在这支西汉军中可以说是自由人的角色,哪里有缺人,李济这块砖就得往哪里搬。
卫青的安排让李济也十分满意,毕竟作为前军可以扫荡沿途的部落,提高杀伤匈奴条件的完成率。
“将军,如果可以的话,让右北平的李息将军大起兵马,作出一副猛攻左贤王和单于部的举措,并且将消息传遍漠南,让敌人误以为我军进攻方向在东方。同时放任中原商队前往与右贤王部进行交易,让右贤王放松警惕。”
“这样我们可以使一路人马正面冲击右贤王部,另一路人马则深入右贤王部王庭与龙城之间的路途,伏击溃逃的匈奴人。”
卫青听到李济的话,微微侧目,而跟在他屁股后面的霍去病,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对李济的战术十分认可。
大汉双壁的战术特点十分相似,都是喜欢采用闪电战术,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地时候快速冲击敌人,同时采用迂回包抄敌人后路,以此获得更大的战果。
只不过卫青更擅长大兵团推进,而霍去病更喜欢用骑兵运动战,两人各有所长。
“你很不错,或许在这里你能封侯。”
卫青对这个计划很是赞赏,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战术是他历史上对付右贤王的主要战术,李济只不过帮他弥补缺漏罢了。
“你们先行回去整顿兵马,等待出塞的信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