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卖烟花
这些卖干货的渔民,大多都是搞传统养殖的,在村里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庭。
其实,他们家之前也跟这些村民一样,虽然有很多海蛎田,可每年的收入就是几百块。
一旦遇上天灾,倒贴钱都是有可能的。
家里人一般也都要讨小海和补渔网来增加额外的收入,而那些不好的干货。
这些渔民回去后,肯定舍不得扔,十有八九会收起来给自己吃。
而也正是这种勤俭节约的习惯,给他们的身体留下了隐患。
而这一切的根源。
无非就一个字,穷。
有钱的渔民,好的会留下来给自己吃,没有钱的渔民,一有好东西立马就会卖出去,吃的都是边角料。
李多鱼略带生气地说道:
李多鱼直接在码头上叫卖了起来:“卖烟花,卖烟花,好看又好玩的烟花,快来啊。”
这群围观的小孩纷纷跑回家了,一个个撒娇起来。
随着天黑下来,李多鱼正打算把烟花先搬回家里去。
李多鱼白眼道:“我要掉钱眼里,公厕建好后,就直接派个人收费了,小号一分,大号两分。”
见李多鱼这么说,这些村民说道:“多鱼,你这是掉钱眼里了啊,今年到你家来看春晚,看我不把你家瓜子都给嗑光。”
“阿公,你就给我买一盒吧,今年我一定好好听话。”
loadAdv(7,3);
而在过年这会,撒娇真的非常管用,村里的老人,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为了讨个好彩头,一般都会尽量选择不打孩子。
米老头还真没有说错,要是沿海渔民都这么搞的话,价格确实会崩盘。
“你不会是买烟花了,怎么反而赚钱了。”
看来这个年代的人,有些不好当面说的话,都会在信里面说,这让李多鱼想起了,当年让周晓英代写情书一事。
“好嘞,阿公最好了。”
“这个多少钱啊。”赵二牛问。
可李多鱼看着那些堆的比人还高的烟花,眉头紧锁了起来,要是就这样搬回去的话,百分百会被阿娘骂的,要不直接藏到渔排那边吧。
“慧英姐,今天我们这些人写完吧,明天都不知道晓英写不写,我家对联十年前,就已经是晓英帮忙写的了,要是换成别人写的,说不定明年运气都不好了。”
卖给赵家兄弟一个烟花后,李多鱼朝渔具店的老板借了板车,将烟花拉回了家里。
听到价格后,米老头整张脸拉了下来:“卖这么贵啊,你这是明着抢啊,两块钱都可以买十斤好鱼了。”
有句话怎么讲的:
李多鱼说道:“都赚那么多钱了,还这么抠,小心你老了后,你孙子给你拔管。”
周晓英眼睛也瞪得老大。
陈慧英瞪眼道:“你就知道马后炮,你还会啥。”
赵大海居然说道:“鱼哥,我买一个小的吧,24响那个。”
“阿嬷,村主任在码头那边卖烟花,能不能给我买个烟花啊。”
一位刚刚卖了不少鱿鱼干的大娘,忍不住骂道:
“这个李多鱼是真的坏啊,搞了这么多烟花,专门骗这些小孩子,才刚刚赚点钱,又要被他给赚回去。”
向来都很抠门的米老头,被这群孙子一口一个阿公,脸上也全都是笑容。
等人走了后。
“咻”的一声。
“我老婆,我都没让她那么累过,跟你们说啊,今年还是免费,明年再来找晓英写春联,我可要收费了,一副春联两毛,一个福字五分。”
“知道了,下次不敢了。”
“这个窜天猴,一把十二根,两块钱。”
结果喊了一通,大家问了下价格后,纷纷摇头跑开了,对他们来说,烟花真的太贵了。
“这个好漂亮啊。”
李多鱼回道:“卖烟花,要不要买个回去,就当图个好彩头啊。”
没一会。
“我会的可多了。”
而就在这时,刚刚收购完一船海鲜的鱼贩子米老头,笑着说道:“多鱼,你这是改行卖烟花了吧。”
不过,前世囤海鲜的,可不是他们这些渔民,而是那些鱼贩子。
“赚啥啊,现在海鲜收购价太高了,只能赚点辛苦钱,还有大家都学你,全都等着明天明后天卖,幸好只有我们村,要是一整个镇都学伱的话,海鲜价格肯定崩盘。”
听到这个价格后,赵二牛当场宕机了,今天他们两兄弟累死累活也才挣个十多块。
米老头白了他一眼,觉得拔管肯定不是李多鱼讲的这个意思。
“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李多鱼,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大方向让这个村这个岛变得越来越好。
赵二牛拧着眉头,觉得他哥说的很有道理,今年他们兄弟俩,可以说是村里最倒霉的。
经历过长时间的孤单岁月,对李多鱼来说,阿娘哪怕骂他,都让他感觉很是亲切。
“么啊。”一个小女孩,直接在米老头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那种电光花、地老鼠之类的小烟花卖的不错,而大个的烟花,大家一问价格,没几个人舍得买。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