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我早就推荐过你了,阿爷不同意。”李泰见李恪的表情有些惊讶还有几分疑惑,便说道:“我也不知道阿爷为什么不同意,没有任何理由,说多了就急眼。”
“要想阻止一个人做一件事,要么是让他不想做,要么是让他不能做。”李恪打开折扇轻轻的摇着,慢慢地说道:“看来阿爷要御驾亲征的事阻止不了了。”
不想做,就是让他看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不大,东征不是一时冲动的念头,李世民早就把所有该考虑的点都考虑到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不能做,要么加大做事的难度,使他在现有条件下达不成目标,要么改变他的现有条件。
比如李世民非要御驾东征这件事,如果突然间大唐没有兵、没有将、没有钱了,他还征个屁?如果李世民突然病倒了,他还怎么征?
但是要改变这个现有条件,根本就做不到,而且即使能做到,也不可能采取这个方案。
因为大家能接受的只有把现在条件变得更好,没有给自己搞破坏的道理。
至于加大难度,同样也做不到,谁能有办法让高句丽瞬间变得更强大?就算有这个办法,也不可能真的去帮助高句丽变强大吧?
谁会干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万二的蠢事?
李恪分析了一圈,给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事阻止不了了,李泰总有点不甘心。
他略犹豫了一下,轻声的说道:“你说我要是先带人直奔辽东,阿爷是不是只有坐镇朝堂一条道儿了?”
“哎呀”李恪一捂额头,抬起头来,无可奈何的看着李泰,挺聪明个人,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傻了?这就叫关心则乱吗?
“阿爷不可能受你的威胁,阿爷要么把你抓回来,要么追上你。”李恪折扇轻轻的敲击着桌角:“你手里有多少兵?你还得瞒着阿爷带出去,能带出去多少?”
李泰也是无计可施,被逼急了才想出这么个过激的昏招,李恪见他愁眉不展的,便又说道:“真打,你那点人不行,不真打,你在拿什么开玩笑?阿爷肯管你还好,阿爷要是不管你,你怎么收场?”
说实话李泰要带兵抢先出发,还真是个好招,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策虽然是个上策,但没有实施的基础。
李泰能调的兵就是东宫六率、宫门两卫还有个百骑,这些兵力都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兵士一集结,没等走到宫门就得被拦下来。
军营的兵他也能调,但有数量限制,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