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决定着生活的方式:在远古时期,先人们心情不好的的时候或许就是出去狩猎一次,毕竟收获总是令人喜悦的;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琴声里抒发情感,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趴》,也可以通过写一些诗词来作为情感的宣泄,以《离骚》为最。
不过到了秦伟这,李幼斌版的《亮剑》是郁闷时的必备品。热血的军旅、志士的阳刚带给人一极大的震憾。
“你在干吗”
悠悠推开门就看见秦伟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抱着电脑。
“看电视剧,《亮剑》。”
“喔,这么老的片子。不是断网了吗?”
“这你就不懂了,经典什么时候都是经典。奥,我这是缓存完的。”
“你们在看什么吗?”小贤一进来就发现二人在看电脑。
“不是断网了吗?”没人回答曾老师的问题,看的正到激烈处。
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脖子有点酸,秦伟晃晃脑袋,转了转脖子。我去,怎么又多出一个脑袋。
“一菲,你什么时候来的?你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吗?”秦伟不满道。
“我已经够大声了,是你们没听见,ok。”
……
“这集完了,没看的了。”悠悠叹气道。
“我这还有几集以前下载的。”
……
“我们都看好几集了,还看啊。”悠悠看着秦伟。
“不然呢?”
于是,大家在一起看了两个小时候后又把秦伟之前下载的全看完了。
秦伟正打算再看一次的话时,“你要干嘛?”一菲捂了一下额头,问道。
“你要看也换个,行不?“
“我这里只有这几集抗战的片子。”秦伟无奈道。
“这有什么好看的。杀几个鬼子而已。至于拍这么多电视剧。”真是艺高人胆大,在一菲眼里鬼子都不是个事。
“切。”
“你们不信啊,我的曾祖母曾经是一个抗日的青年。听她说,这种事情真的不难。”大家还是一脸的狐疑。鬼子不厉害,抗战要打十四年吗!
“在一个有风的夜晚,几个游击队队员趴在一个碉堡西方三百米处。月光并不是很亮。游击队员升起了一个风筝,下面拴着一个炸药包。当风筝到了碉堡的上空的时候,游击队员队员就把手里的绳子剪短。炸药包就落向了碉堡。鬼子发现后,疯狂的想不明的飞行物射击。然而终究于事无补。过了一会,就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
“看到没,就这样鬼子就死了好多个。”一菲炫耀的说。
“一菲壮士,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小贤说道。
“奥,请讲。”一菲还做了个请的手势。
“你怎么保证炸药包刚好可以落在碉堡里?”
“能人无所不能,你就抱着你的咸鱼思想继续苟活吧。”
“一菲说的确实够没谱的。太巧合了。”秦伟吐槽道。
“那你有什么说的?”悠悠问道。
“帮我沏壶茶来。我来给大家说一下。《亮剑》不是白看的。”
“给。”
“悠悠,光速啊。”秦伟接过茶壶说道。
“那时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鬼子侵占了祖国的大片河山之后。由于鬼子国力有限和国民政府实施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策略的成功。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鬼子无力西进,国军无力反攻。由于在之前鬼子吃够了后方抵抗力量破坏交通线的亏。所以,鬼子把目光转向了占领区内,准备一举肃清占领区的反抗势力。”
秦伟抿了口茶,继续道:“可是,TG在敌占区实施游击战略。鬼子空有屠龙技却找不到对手。其实,一菲把鬼子想的太简单了。”秦伟对着一菲说。
“继续讲,秦伟不错嘛,比我们历史老师还要得。”
“曾老师,你怎么喜欢说起四川话了?”秦伟记得四川人才老是‘要得’。
“鬼子一看,这样可不行。于是鬼子就在华北地区实施‘囚笼’政策。所谓的‘囚笼’就是以铁道线、公路线将华北地区分成一个个孤立的区域。然后以县城为中心,逐个清除每个区域的抵抗分子。同时为了切断山里的八路与山外的联系(将八路在山区活活饿死),沿着出山的交通要地,建设炮楼。”
“炮楼成了八路军下山的眼中钉。这就是为什么电视里老是演端炮楼的缘故了。”
“在太行山下的某个草丛里,围着一圈坐着几个游击队队员。队长的叫张伟,因为他打的一手好跑,所以人们都叫他‘张大炮’,据说原先在主力部队,后来违反了军纪才来到游击队。左手边的叫做胡红英,身手十分了的。右手边的是曾坚强,跟胡红英老是合不来。接下来几个有记录的分别是:爱唱戏的唐小和副队长秦小墨。还有几个不知道姓名的。”
“炮楼里应该有五个鬼子,十多个伪军,其他的我不管,那个伪军班长吕满仓留给我。”张伟看了看夜晚的天空,指着远处篝火旁的碉堡。
“你这是做神马?”一菲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