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不太行的人,比如只会说栀子花的叶子枯了……这让人怎么回答。
而且不看到照片,就算是农科院的人,也不敢随便回答。
开版之后,一直比较冷清,不像隔壁的八卦闲聊,整天人头攒动。
安夏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你们把花、土、肥,还有工具,打包卖,让人一次买齐所有所需要的东西,省事,利润还高。”
“……真的有人会这么买吗?打包的价格比单买贵多了。”
“会有的!首先,你们得把文案写得好看一点。别写得跟辞典一样。再弄点好看的照片。”
啊……文案?
冯娟只会写:夜来香、柔弱藤状灌木、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萝藦科、夜来香属……
特点:晚上开花,特别香
发出去的商品链接,点击:0
不服输的她在“中国货”上观摩学习文案怎么写,然后重写了三版,终于卖出去了一份。
看到“买家已付款”提示的那一瞬间,冯娟比第一次拿工资还开心。
蔬菜花卉部门,除了冯娟很高兴外,还有几个对基因有兴趣的人,也挺高兴。
紫农公司秉承了紫金的风格:只要想到什么有趣的小点子,公司都会支持去做,不会有人怪他们不安份。
他们跑去跟季科的基因组一起琢磨,能不能往花的基因里插点什么花里胡哨的基因,比如开个七色花。
专业研究花卉的人生意也不错,城里人种的这这那那挺多,有些养了好些年,养出感情了,真有点这这那那的,都挺舍得花钱。
他们在网友提问里,发现了新的商机。
有个人说她想种花,但又怕虫子,总觉得黑沉沉的土里藏着什么怪里怪气的东西,她连蚯蚓都怕,自己给花松土又怕伤根。
正常情况下,对于这种人,研究员们的态度是:这么矫情,就别种了嘛,看别人种不好吗?
安夏看见他们在工作群里的吐槽,认真回复:你们怎么能把客户往外推?
研究员们沉默了,他们怕得罪了安夏,连紫农公司都待不下去,只能回农科院的角落里继续发霉。
安夏又说:“不是有水培花卉吗?风信子、水仙,不都是吗?”
“可是她想种的是吊兰。目前没有水培的。”
安夏:“目前没有不是正好吗?”
如果是在往非洲卖鞋的故事里,研究员们看见的是“他们都不穿鞋,我们走吧”,安夏看见的是“他们都不穿鞋,市场广阔啊!”
“要么,你们可以先看看现在城市家里流行种什么花,然后分析一下能不能水培。毕竟城里搞土确实不方便。要是实在水培不了就算了。
能水培的卖营养水,不能水培的卖土,不是挺好么。一花两吃。”
安夏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他们在农科院里的工作就是:领导说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可以自己寻找客户的需求,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赚到钱。
花卉找到发家致富的路了,剩下几个专门研究蔬菜的人很寂寞,城里的人种菜也就是种着玩玩,不会有人找他们。
终于让他们等到了机会,一条提问:种黄瓜的土都板结了,有什么办法吗?
有地耶,应该是个在村里种地的大户。
他们猜对了,提问的人应该算超级大户,来自寿光。
寿光在八十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种植蔬菜,现在他们的蔬菜大棚已经有了上万亩。
整个寿光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蔬菜,九十年代初,人人都惦记着:
【请收藏本站】您现在阅读的是《重回1988之IT女王》175.第175章科技兴农
能买着、便宜,他们已经在推无农药残留的无公害蔬菜。
努力还是有一点遗憾,现在用的都是化肥,土地板结,大家都默认这是一个常规状态。
有一个技术员到城里的亲戚家探亲,无意中发现亲戚家的孩子在刷论坛,论坛上还有教农业技术的。
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随便发了一贴,详细描述出现的问题,还说连年减产的情况,而且配上了图片。
很快就得到了回复,问他在什么地方,怎么板结成这样。
一听说在寿光,技术员们都犹豫了,从深市到寿光,很远呀。
当初招他们来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让他们在网上回答问题、在网上销售。
没说让他们出差。
还这么远。
如果是在农科院,特别有良心的教授会自费前往调查,做出成果,名声出去了,院里才有可能给报销。
那要问吗?
不问的话,万一安夏发现他们又遇上了商机却没抓住,会不会对他们失望,进而把他们全部退回农科院?
花卉蔬菜部门现在还没有部门经理,各项工作暂时由王小山处理。
王小山生来面相严肃,这些人只听他在欢迎仪式上说过套话,并不知道他是什么性格,十分忐忑。
最后他们把这事推给冯娟,冯娟又找季科商量。
话还没出口,王小山路过,见他们俩窝在一起,窃窃私语,打趣了他们一下:“上班时间干什么呢?”
“王经理……”冯娟支支吾吾地把她们遇到的问题跟王小山说。
“哦,填个出差申请单上来就行。”
然后,王小山就走了。
走了……就这么简单?
申请单获得批准后半个小时,行政就已经给他们把预订好的火车票送来了。
这是什么效率啊!
在寿光,技术员们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这化肥……是特别便宜吗?怎么洒这么多?”
农人们回答:“啊……不是越多越好吗?”
只要一点点,就能长好多,多洒,不就多结吗!
技术员们无语了:“农家肥一下子用很多,也会烧根的啊!”
祖祖辈辈用下来的农家肥他们能理解,化肥的剂量,看起来只是多了一点点,但其实就会造成土地板结。
而现在化肥的使用方法并不明确,就跟传统中餐的菜谱一样,就写着:适量、少许。
谁知道什么叫适量,少许又是多少。
两个技术员一时也判定不了,这得详细的测量。
种的是什么菜、种了多少、这个土质是什么,土里本身的情况怎么样,都是要考虑的范围。
不仅要测,还要进行田间试验。
王小山当机立断,给他们寄来了电脑、测试仪,连无人机和摄像头都寄来了。
农人们好奇地围在电脑旁边,看两个技术员在建立数据模型,用电脑模拟布点试验。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技术员回答:“用函数关系式,推算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
“这还要算?撒土里不就知道了?”
旁边一个农人一脸嫌弃:“你不懂!还说撒土里,土都结成这样了!”
“用这个小电视,就能知道了?”农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不是小电视,这个是函数。”
“哦!~~函数!我儿子也在学的!他说不定能帮帮你!”农人把刚放学回家,一脸懵逼的儿子拖来。
刚上初二的男孩看着电脑上的肥料效应方程式,无比的茫然。
见儿子没露脸成功,老父亲十分不满:“噫,你不是说你学函数了吗,学了个什么东西!”
“我……我学会的是三角函数,还有抛物线开口向上还是向下……”
技术员对农人说:“这是大学里学的,让他好好上学,以后就会了。”
计算机飞快地计算,大量的数据在屏幕上飞快滚动,别的不说,就视觉效果来说,相当的厉害。
这个设计是安夏的主意,本来程序设计说把计算过程放在后台就行了。
安夏觉得不够酷炫:
“人干活都要亮出过程,不然外人不知道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有多辛苦。计算机也是一样,让客户看看后台实现了人脑无法达成的速度,岂不是显得很厉害?”
现在,农人们果然被唬住:“原来读书还真“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现在他们发现“要是不好好读书,地都种不好!”
田间测量的数据发到总部,在紫农公司工作的人计算土地应该使用的肥量,在农科院的人们则在研究,是不是可以使用其他肥料达成同样的效果,从而避免化肥对土地的影响。
安夏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
尽管寿光这回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是,她已经把话给吹出去了。
紫农公司的销售们奔向各个产粮、种菜的大区,向他们推荐紫农公司的田间测量服务,顺便再小小的吹一下压根还没有影的替代肥料。
本着卖什么不是卖的精神,有一位销售在城市里等待班车下乡的那半天时间都没闲着,向城里的一个花卉种子市场推荐起了紫农公司的水培业务。
正跟人吹得天花乱坠之时,有一个站在旁边听了半天的人忽然开口:“你说的那个,能种蔬菜吗?”
“怎么不能!你要种什么?”
虽然,水培法是养花的,不过养蔬菜,应该是同理吧……他猜测。
“青菜、生菜、白菜、黄瓜……就是长得快的。”
“哦,我帮你问问啊。”
销售这边牛吹出去了,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技术员,技术员很困惑:“这个人要在哪里种啊?他说的这些菜都是最简单的,菜场这些菜也不贵,他要是用水培的话……营养液的钱比在菜场买一斤贵哦……”
销售员觉得技术员是闲吃萝卜淡操心,你管人家在哪里种呢?给钱不就好了嘛。
但是紫农公司是以技术为本,技术员的话语权最大,销售员只得继续追问。
那人回答:“南极。”
销售员:“……”
他还以为此人在开玩笑:“哈哈哈,你种给企鹅吃吗?”
“不是,二月我要去那边的科考站当随队医生,听说那边没有菜,我想试试能不能种出来。”
销售员都傻了,想了想:“可是,南极的环境很差吧。”
花卉种子公司的人笑了:“岂止很差,简直很差。”
那里的气候根本就长不出什么植物,冷、大风。
“我想,应该可以的。”医生说,“1991年美国做了一个人工生物圈的实验,里面完全是封闭环境,跟南极差不多,我想,那里面能长植物,
【请收藏本站】您现在阅读的是《重回1988之IT女王》175.第175章科技兴农
南极也能长出来。”
“说得没错,不过美国的科技水平,我们也不知道到哪一步了啊。种东西不止需要水肥,还有阳光和空气吧?我家的花也是要放在太阳底下晒晒的。”
医生有些失落:“你的意思是,长不出来吗?”
销售员想了想:“普通日光灯,应该不行?植物没有阳光,怎么进行光合作用?它会死的。”
医生觉得很有道理,遗憾地要走。
出于“有枣没枣打三杆”的职业本能,销售员还是留下了医生的联系方式,说再帮他确认一下,有消息就联系他。
销售员把需求发回紫农公司。
技术员们琢磨了半天,觉得这事不好弄,现在的蔬菜大棚也不是完全不透光的,补光用的是最简单的白炽灯。
南极肯定是纯室内环境,一丁点阳光都见不着,普通的白炽灯想要达成百分百仿真阳光,那得多烫啊,过高的温度对植物生长也十分不利。
而且……这就是一个医生,他最多种十几平方米,要是像寿光那种几十万亩嘛,还值得花心思,努力一把。
这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太差了。
新来的人对安夏缺乏认知,王小山对安总的好奇心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虽然也觉得这事没什么经济利益,但是,光凭使用地点是“南极科考站”,他认为还是应该请示一下安夏。
果然,安夏得知此事后,对他们说:“在完全不见光的室内种菜需要什么,你们赶紧拿出个方案,试种一下……不,试种来不及了,用电脑模拟种植结果吧。”
“要是种小青菜的话,也就21天,应该可以。”
安夏说:“不行,万一失败了,我们来不及调整。”
听安夏的口气,她一定要在这个医生出发之前,把全套种菜装备给他准备好。
到目前为止,那么多发达国家在南极开立科考站,可是没有一个国家在南极成功种出过菜,她为什么这么有自信?
“其他国家,好像没有成功过。”王小山决定先给安总提个醒,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安夏说:“那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试,他们都是肉食动物,随便给一瓶维生素片保持不死就行了。”
为了达成安夏的要求,王小山还专门去查了美国的“人造生物圈”计划,发现他们的植物也不是完全在室内,是有阳光的。
南极种菜的梦想,比人造生物圈,还要人造。
“他不是提了几个速生菜的名字吗?你们研究一下,那些菜需要的是什么光,用led灯做为补光灯的话,热量不至于把菜烤死。日本已经在用了,你们去研究一下。能自造就自造,不能自造就先买。”
王小山由衷地感叹:“安总怎么什么都知道。”
安夏:“因为我上网啊,要成立一个跟农业相关的公司,哪能真的完全不懂就投资。”
技术员们十分惭愧,他们的专业就是研究植物,但是他们都没有研究过人造光的问题,甚至不知道日本已经在用了。
几个发达国家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在研究led光源做为植物生长光源的研究,技术员们各显神通,弄到了论文里的相关数据。
问题来了,都在研究阶段,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拿一个半成品出来卖。
有个好消息是,最近做生意的人多,做生意的人大多相信风水,也相信所谓的风水鱼,于是热带鱼水族箱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也带动了led补光灯的研发与销售。
给鱼缸补光的灯与植物补光灯的差别不是特别大。
只是植物补光灯需要模仿自然界太阳光在早、中、黄昏三个时段的变化,稍稍需要调整。
走正经的商业路径,人家灯厂压根就不想搭理只买几个灯泡的开发要求,除非一个灯泡给几十万,那样的话,不乐意的人就是安夏。
安夏找到陆雪:“第二灯泡厂的陆同志,听说你们厂倒了,但没有完全倒。”
“啊?嗯……改制了,怎么?”陆雪不知道安夏想干嘛,第二灯泡厂,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遥远的回忆了。
“听说,当年你是研发组的一枝花?很多人都喜欢你。”
陆雪困惑地看着她,难道她是在表达吃醋?这醋发酵时间也太长了吧。
“能不能发挥一下你的魅力,让还在干这行的人,帮我做个植物补光灯?能随着时间自动改变颜色。”
陆雪恍然大悟,他找人打听了一下,前同事表示:生产三种灯光没有问题,随着时间自动改变颜色没戏,得自己手动开关。
安夏有些遗憾,这样的话,一个灯泡能做的事情,就得三个灯泡来完成了,体积上翻了一倍。
她想了想:“也行,我这边可以用程序控制。”
“这个程序我可以写!”陆雪高高兴兴举起手,他很怀念以前他干活,安夏在旁边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的样子。
安夏抓着他的手按下去:“不要你写。”
“为什么?嫌我写得不好?”
“你是公务员,你干活我不能给你钱。我们公司负责写程序的人,我是给了他们工资的!”
陆雪握着她的手:“我不要钱,我就想你在我身边。”
“我现在不就在你身边吗……不要说得我好像是只会在你干活的时候才会出现,你干完活就走的渣男好不好。”
陆雪叹了一口气,揽住安夏的腰:“我不会强迫你结婚,也不会强迫你怀孕生孩子,一切都以你的意愿为准。但是……但是……”
他的脸微微有些红,“但是”了几次,也没有说出下文。
安夏觉得陆雪是不是吃错药了,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你吃什么了?”
陆雪深深地盯着她,好像要拷问她的良心。
许久,才缓缓地说:“我在厨房里,看到一桶棉籽油。”
“好厉害,你居然能闻出来。”
陆雪继续说:“我还看到了你问棉酚会不会吃死人。”
安夏明白了,她握着他的手:“那桶油,是农户硬塞给我的,倒了挺可惜,我也没想着有什么好用处,就先放在那里了,你没看是放在底柜里的吗?”
“再说!我们平台上的货,从xxxl到xx都有,哪怕你是非洲象人族的尺寸,都能完美适配!我至于用这么慢还不一定见效的手段吗?!”
陆雪愣了半天,不知道象人族是什么意思,安夏在网上翻出一张照片。
陆雪扭过头:“网友真是什么照片都有。”
“我不会伤害你的,我没这么坏。”安夏亲了亲他的嘴唇,继而又加深了这个吻,吻到陆雪呼吸急促才松开。
陆雪尴尬地抓过一旁的抱枕挡在身前:“你就是这么坏!”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