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东岳泰山(1 / 1)

渊天 尊上少轩 1505 字 2023-08-19

“哦,你们知道泰山吗?”麟君见此问道。

叶渊点了点头,说道:“嗯,我家乡就有一座泰山,也有一座泰山。”

“原来如此,你们是蓝星的人,那里曾经出过不少大帝,连上古九帝之一的银河古帝也出自那里,听北辰大帝说过,泰山是上个时代帝王的封禅之地,在这个时代历史上也有不少大帝降临过那里。”麟君说道。

叶渊惊讶道:“泰山封禅!”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出自《管子·封禅篇》。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又称封祀、封峦、封岳。秦汉时特重此礼。2、另外一种解释,《白虎通》中说“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封禅过程中的仪式,是指将封禅所用的文书以“金泥银绳“或“石泥金绳“封之,埋于地下。太史公《史记·封禅书》也有“飞英腾实,金泥石记“之记。

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封禅是古已经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为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