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现在很难想象还有为了开发软件要卖房这种事情,但当时经常发生。
甚至是为了挽留用户不择手段,反正现在即便是最窘迫的开发者也很难想象假扮妹子挽留用户是什么体验。
不过贺天昌的思维方式只是常规情况下。
涉及到南风app这个软件的项目周期内:
林灰所需要的成本是相当有限的:
常规软件的项目周期的各种开销大头一般都是宣传。
而南风app因为当时林灰考虑的是这个软件涉及到的核心算法而不是南风app本身的价值。
因此,当时除了在应用商店的slogan里做些文章之外。
林灰并没有在宣传上花钱。
至于渠道、运维之类的同样没让林灰太操心。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林灰营收分成之所得,交税之后基本等同于林灰的纯粹利润。
虽然这利润跟林灰先前搞得游戏以及和苹果方面达成意向的快捷指令app收获的利润完全没法比。
但客观地讲,南风app获取的利润同样已经很不错了。
但涉及到软件具体开发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林灰也不好过于详细的去同贺天昌教授去解释。
在常人面前搪塞搪塞也就罢了,在这样一个资深业内人士面前,林灰可不想自己无形之中不小心把一些往后几年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现在不经意间提出来而被察觉到不寻常。
好在贺天昌教授只是提了一嘴,并没有太深入地同林灰细究。
之后谈话内容则主要是交流一些学术方面的。
而聊得内容是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东西。
像贺天昌这种职级上起码也得是正教授。
同一个正教授进行平等的对话式的学术交流可还行?
不过也没啥好虚的,闻道有先后。
先行一步的就是引路者。
更何况林灰先行了七年之久。
而且事实上同贺天昌聊天的时候林灰的压力比同伊芙·卡莉聊同样问题时要小很多。
尽管贺天昌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但通过简单的交谈,林灰发现贺天昌在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方面其实并不是很擅长。
也可以理解,术业有专攻。
人类历史上除了少数通才之外,大多数能够擅长一个领域就很不错了。
总之,即便是大犇有不擅长的地方也很正常。
不过可能正是因为贺天昌不是很擅长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
所以谈到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的时候。
贺天昌的视角往往很宏观,这种宏观角度看待问题的新奇视角让林灰受益匪浅。
ya>同林灰的这次交流,贺天昌也收获良多。
当然了,贺天昌这个层级除了最前沿的知识之外已经很难再获取什么新知识了。
而林灰就算学术上有些优势也不可能不分场合的去卖弄。
因此贺天昌的主要收获是:
通过和林灰的交流印证了先前的一些判断。
首先就是南风app涉及到的一系列专利。
当时从老付那搜罗到一堆关于林灰的消息中,最让贺天昌意外的当属一堆专利申请了。
当看到林灰国内外繁杂的专利申请时。
贺天昌就感觉似乎看到了一张被精心编织起来的大网。
至于为什么要编织这样一张网,大概率是为了构筑专利壁垒。
当时得出这个判断的时候,贺天昌就很欣赏林灰。
毕竟能在18岁就拥有这份沉稳,属实难得。
这通电话中,贺天昌将这件事提出来之后,又从林灰口中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