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不强势,有是甚至相当弱势。
就比如有些往后几年的某五百强企业现在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
怕货在仓库里积压卖不出去而导致现金流崩掉。
甚至不敢大批次进行产品生产。
为之饱受饥饿营销的指责。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
如果这类企业真的要跟林灰过不去的话。
很容易就能拿捏到这类企业的痛处。
毕竟这类企业当年如何做大做强的林灰都很清楚。
成就一个企业或许很难。
但想对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路线使绊子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话虽如此,林灰虽然无意和这些企业合作。
但也无意同这些企业恶意竞争。
只要这些企业不惹到林灰。
林灰也无意跟这类企业过不去。
毕竟林灰的舞台是在全世界。
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中文互联环境的小鱼塘里。
林灰以后要在世界范围的大环境之中逐鹿。
那么自身也要足够强大,毕竟打铁还得自身硬。
没有相应的实力却一味奢求太多只会造成无尽的痛苦。
好在就现在的时间节点而言,林灰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可以放开手脚去积蓄力量。
无论是去丰富知识、还是去积蓄财富抑或是去储备人才,都没任何问题,摆在林灰面前的是一条坦途。
林灰记得很清楚,214年此时大环境还是相对平和的。
外部的环境对林灰来说比较有利。
就国内的环境来说,林灰印象中,此时国内的一众互联网巨头此时正在忙着抢蛋糕。
譬如说争抢流量入口以及次级流量入口之类的。
这事林灰记得很清楚,甚至于前世往后几年的软件生态上都能看出当初那次争抢的影子。
国内手机的用户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看起来跟视频播放毫无关联的应用中进入刷视频模式。
甚至于有的时候看看天气都会莫名其妙地在该软件进入到刷视频模式。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初那场“旷日持久”的流量入口\/次级流量入口的争夺战影响下的产物。
之所以搞得到处都是视频入口。
很大程度是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app都可能是流量入口”这种思潮影响。
以林灰看,这些巨头有争抢各种流量入口的精力,还不如多往研发方面投入资金。
现在这种对流量入口以及次级流量入口的争夺在林灰看来完全是加剧内耗的行为。
前世事情的演变也基本左证了林灰的看法。
当初的抢流量入口之争就像是一场闹剧。
原有的巨头争来争去一场空,谁也没在流量入口中占得太大的便宜。
胜利的果实反倒大部分被前世异军突起的头条系所占有。
一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争斗不是徒增内耗又是什么呢?
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后损失的又是用户的利益。
国内环境的主要对手无暇他顾。
至于说国际环境,国际上的互联网巨头此时正在盲目扩张中。
当然这些巨头扩张的主要目标是恒河国,跟我国关系不大。
在扩张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应该也明白多处朋友少树敌的道理吧。
这种情况下,这些歪果企业似乎也不会故意同林灰过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