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总、下总两国之中有不少地区只是名义上的向上杉家投降,但对足利藤氏一方、里见家等与上杉家敌对大名、国人领主们士气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而上杉清定在这些反正者中间也树立了一个宽容、大度和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形象。
可以说,上杉家、北条家、古河公方家等各方势力在关东八国的战争,其形势优劣,是以国人众有多少为自己的友军来判断的。除了直接被上杉家攻灭的厩桥长野家、大胡家、那须家、安中家、野田家、岩松家、藤田家、骑西小田家等国人领主,以及北条家所攻灭的江户太田家之外,其他时候各家地盘的扩大和缩小,完全是由国人众的去留所决定的。
所谓的国人,是对扶桑南北朝以后的在地领主的称呼,相对于镰仓时代的御家人的地头职所在分散于各地的情形,他们以定居地为核心,集中控制其领地,将庶族和村落上层人物家臣化,靠自己的力量检注所领土地和赋课诸役,他们一方面成为守护被官或是足利将军家的“奉公众”,一方面又时常和自己一样的群小领主结成契约,即所谓的“国人一揆”,来应对来自上位权力的压力。他们除了领地不够大以外,其权力性质和战国大名没有什么区别。由于关东八国自享德之乱后的战争常态化,原有的关东公方与关东管领对关东八国地区的支配体制彻底崩坏,国人领主逐渐在战争中走向自立。
国人众以自己的力量支配着领地,除了对上级大名有军事奉公的义务,在其领内施政,除了住宿及驿递外,其他基本上不受上级大名的干涉。上级大名只能通过国人众,来对国人众的领内施加影响力。战国大名的领国周围,基本上就是由这些国人众的领地构成。在这些国人众的名下,可能还会有更下级的领主存在,与国人众只是同心或与力的关系。
如此组成的国人众领,与战国大名之间是多重的组成关系。所以有时战国大名和国人众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分。
除了规模外,两者是否有上下级的关系和命令主体的存在是区分战国大名和国人众的重要标志。
面对上杉家迅速压制下总一国大部分地区(除生实城一隅之地外),北条氏康也只能对此表示默认,他完全没有余力来进行阻止。
虽说早在越相同盟缔结之时,上杉清定便认可北条家对下总、上总、骏河三国的自由切取,但如今的形势已与当时大为不同。
再加上上杉家在击败足利藤氏一方,并为古河御所解围之后,就将芳春院、足利义氏、足利梓姬等人护送前往越后颈城郡的府中御馆。使得北条家完全失去了挟古河公方以令关东诸侯的机会。
不过,有一点北条氏康还是感到高兴的,那就是上杉清定主动提出了让自己的嫡男越后太郎丸在元服后迎娶足利义氏之妹足利梓姬之事。
在北条氏康看来,足利梓姬既是前任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之女,还是现任古河公方足利义氏之妹,更是自己的外甥女,与北条家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就算眼下自己膝下没有合适的女儿与上杉清定的子嗣缔结婚约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后,北条氏康为了能让北条家与上杉家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便顺势认足利梓姬为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