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古今中外,出于交通、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将自己的都城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个地区,或者是干脆新建一座都城的例子并不鲜见。
当然,只要涉及到迁都,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
尽管如今的上杉家治下领国已傲视整个扶桑五畿七道的群雄,可除了较早经营的越中、越后、佐渡、岩代、上野、北信浓诸郡等地以外,大部分的治下领国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而且,上杉家本据远在越后春日山城,对于东海道、中山道两道新兼并的领国控制力度较为虚弱,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加上如今的北陆道诸国之中,占据能登的匠作畠山家、占据越前的朝仓家皆是与上杉家有着累世旧好的盟友。
就算匠作畠山家一度与上杉家貌合神离,关系下降,但家中的权臣们依旧打算与上杉家继续交好,不愿破弃盟约。至于割据加贺一国的一向一揆众,则是在遭到上杉家多次打击后实力受到一定打击,短时间内还不敢轻举妄动。
不仅如此,上杉一族的根本之地本就在关东八国,古河公方家曾经的本据更是在相模境内的镰仓府(镰仓御所)。清定更是身为关东管领、古河公方家御一家笔头,若是依旧坐镇于越后,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
因此,再度迁移本据之事便很快提上了日程。
起初,清定最先想到的是后世扶桑江户幕府的本据——江户城,但他从香沼姬御前家臣团出身的远山直次、远山景次等人口中获知了江户城的情况后,他很快就放弃了将江户城作为本据的想法。
江户城虽说是经原扇谷上杉家重臣太田道灌之手筑成,也是连接江户湾海运和利根川水系的江户凑,更是东海道、奥州街道、甲州街道的交界点,就算之后被北条家夺取,由远山一族负责镇守,但并没有获得妥善的经营,反而愈加破败不堪。
江户城的大手门仅仅只用三四张船板拼凑而成,城下町还是只有简陋的茅屋一百多间,城池周边的平原更是常年遭到海潮侵蚀,江户湾周边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千代田、宝田、祝田等数个渔村,还能在海岸边看到鲸鱼悠然游荡在海面上。
若是将本据迁移至如此疲惫不堪的江户城之中,清定觉得此举必然会招致家中之人的反对。
因为迁至江户城的后续工程实在是太多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尚未完成五畿七道静谧的上杉家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
其中,单单为了排水这一项,就需要开凿大量的竖濠、横濠,还得用挖出来的土来造田架桥。
此时的上杉家才完成对东海道诸国以及关东八国的静谧,以及春耕之时即将到来,并不能立即抽调大量的民夫参与劳役。
就算江户城一度成为北条氏康的居城,其周边的手工业、造船业、商业等等各方面并不发达,甚至还不及河越城的一半。大量领民还因为伊势氏亲之乱而逃往上杉领,使得江户城周边的人口急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