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大和纷乱(1 / 2)

风起刈羽 有网瘾的牛 3300 字 2个月前

此时的筒井家高层却并没有意识到大难临头,反而因三好长庆于饭盛山城之中频繁举办连歌会、茶会、宴会而放松了戒备,以为三好家短时间内不会再兴刀兵。

当三好家的上万军势兵临箸尾城、福住城两城之外后,身在多田城的筒井顺贤(筒井顺昭之叔)、筒井顺政、慈明寺顺国(筒井顺昭之弟、女婿)等人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可三好长庆却并不打算给箸尾城、福住城两城做好笼城固守准备的机会,直接下令发起强攻。

由于三好军此次配置了一千五百余挺铁炮,使得本就惊慌失措的筒井军在听到铁炮发出的巨大声响后,士气和战意顿时跌落谷底,很快就四散而逃。

还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三好军就利用云梯翻入了箸尾城中,作为先手役的三好长房更是一举讨取了箸尾城城主箸尾高春(箸尾为纲,筒井顺昭女婿)。

虽说前任筒井家家督筒井顺昭为了称霸大和一国,于天文十五年时诱杀了频繁阻挠自己计划的箸尾为政(箸尾高春之兄),箸尾家也因此与筒井家全面开战。

但在越智家的支持下,箸尾高春继任箸尾家家督,并从筒井家的手中夺回了箸尾家的旧领。

还没等筒井顺昭腾出手来收拾箸尾家之际,三好家重臣松永久秀却入主信贵山城,作为三好家在大和的代理人,统领大和一国的国人领主们。

这大和一国与绝大部分的令制国不同,境内的奈良(平城京)原是扶桑的旧都所在地,是曾经扶桑统治核心区域,但地理条件太差,不单单是交通不便,甚至连经济也难以发展。故而,桓武天皇才在延历三年(784年)被迫迁都至奈良以北的长冈京。之后,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宗教势力的影响,又在延历十三年(794年)将都城迁至山城的平安(京都)。

足利将军家长期不在大和设置守护、守护代的役职。各寺院神社的僧人、神官以及当地武士还被称之为官符众徒(众徒、堂徒、堂众)。

因为,兴福寺(法相宗大本山,创建于天智八年)是大和境内最大的庄园主,更是与比叡山延历寺齐名的古寺,是被世人称之为南都(比叡山延历寺为北岭)。

兴福寺还是摄关家藤原北家的氏寺(菩提寺),历代藤原家家督、藤原长者只要没有满足兴福寺的恶僧要求,那么这些恶僧就能直接抬着神龛跑到藤原家家督的面前,宣布准备‘放氏(开除藤原氏族籍)’。

其中,兴福寺下辖的一乘院是近卫家的专有寺院,大乘院则是皇室、摄关家子弟剃发出家的门迹寺院。

兴福寺将治下有力名主、领民、僧兵等进行组织化,来进行统治。而兴福寺别当的职权等同于守护、国司。

由于邻近京都,使得大和武士们被迫卷入了各种各样的争端之中,包括南北朝时期、应仁之乱等。兴福寺还因一乘院、大乘院之间争夺主导权而频繁刀兵相见,其威权也很快跌落谷底。

就这样,作为有力官符众徒之一的筒井家才得以崛起,进而一度称霸大和一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