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左京兆尹,事已至此还能如何?即可对外公布陛下崩御,将陛下的遗体火速转移至黑户御所,并将禁里御所周边完全封锁起来。”虽然三好长庆对此感到怒不可遏,但他急中生智,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对策。至于东宫方仁亲王是否会即位,他此时可顾不上了。
“三好匠作大尹殿所言极是。”六角义贤也不反对三好长庆的提议,他此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来。
由于后奈良天皇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自刎而亡,使得三好家、六角家根本没能彻底封锁这个消息。
因为,突入清凉殿中的三好军武士、六角家忍者后续意识到自己已达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万一之后被灭口了怎么办?
于是,三好长庆、六角义贤二人迫使后奈良天皇自刎而亡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以至于朝野震动。
为了能够尽快善后,三好长庆与六角义贤还主动拿出七百贯栋别钱作为后奈良天皇的葬礼费用。
可足利义辉、细川氏纲、朝仓义景、仁木义视、赤松晴政等人在获知此事后,直接选择装聋作哑,一文钱都不愿意出。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若是自己出了钱,不就是向世人宣布自己也参与了吗?!
因迟迟没有凑齐葬礼的费用,使得后奈良天皇的遗体在黑户御所足足放置了两个半月。
如此一来,三好家、六角家在先天不足的“忠”被砍掉一条后,“德”也被砍掉了!
本来“德、忠、孝”三足鼎立,结果三好家、六角家的统治大厦在大敌当前,且还没有进一步壮大的时候,就变成了仅仅还剩一条腿的独脚兽!
“忠”不敢谈,因为三好家、六角家两家是频频犯上作乱、嚣张跋扈。
“德”不敢谈,因为三好家、六角家两家联手发兵攻入禁里御所弑君。
光靠“孝”,是统治不了扶桑这片神奇土地的。
虽说此时的三好家在近畿诸国是呈现出一家独大,但也不是一直能够强大下去的,一旦没有了强大的实力,必然会被邻近周边的敌对势力群起而攻之。
说到底,因为“德”被天下相信,“忠”被公卿、武家认同,“孝”被百姓尊从。
之后,六角义贤所担忧之事也发生了——东宫方仁亲王拒绝即位。
为了避免方仁亲王也做出极端之事,这下三好长庆、六角义贤二人可不敢去进行‘兵谏’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拥立后奈良天皇的犹子伏见宫邦辅亲王(伏见宫贞敦亲王长子)即位,并改元如意。
就算在三好长庆、六角义贤的主导下,朝廷进行改元,可真正愿意使用新年号的,除了与足利将军家、三好家、六角家关系密切的大友家、毛利家、河野家、仁木家、赤松家、本山家、土佐山田家等大名、国人领主以外,都不承认改元,还选择了继续沿用弘治的年号。
在东亚诸国的文化中,朝廷制定的年号便是国家公认的年号,若拒绝使用朝廷的年号,将会被视为造反。例如第四代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当年就曾这么干过,最终被足利将军家派出的大军讨伐。
今时不同往日,上杉家本就打着‘奉天靖难,以清君侧’的旗号拥立关东公方足利义氏,并大举发兵上洛。
这就使得原本足利将军家想指认上杉家为叛逆,并号召五畿七道的所有武家对其进行讨伐。但上杉家这边却拥立了关东公方足利义氏,进而演变成两个足利家之人在争夺天下的主导权以及武家栋梁之位,更让上杉家的举兵有了正当性。
即便三好长庆、六角义贤所拥立的伏见宫邦辅亲王在举办了节会后,将节刀授予足利义辉,让其号召五畿七道的所有武家去讨伐来犯的上杉家,但响应之人寥寥无几。
所谓节会,有大仪、中仪、小仪之别。中仪指元旦、白马、端午、丰明等庆典,由六位以上者参与。授节刀与出征将军,属小仪。
如意元年(弘治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朝廷在太政官厅举行了大仁王会,是沿袭讨伐平将门、源赖朝之时的先例。
天庆三年(940年)二月二十五日,朝廷在举行平将门追讨法会之时,讲师净藏就在法会上预言平将门必将伏诛。
较为讽刺的是,在养和元年(1181年)八月七日,朝廷在举行源赖朝追讨法会后,却预言失败,统辖官军出阵的平氏一族反而兵败如山倒。
何为大仁王会?
在宫中,为护国安民所行讲读《仁王护国般若经》法会,谓之仁王会。其为天皇即位之初所行一代一度者,谓之大仁王会。
而后,朝廷又遵循追讨藤原纯友之故事,又派人向伊势大神宫奉献铁盔铁甲。因伊势北畠家封锁了伊势一国的境目地带,导致进献铠甲失败。
又为了调伏谋叛之辈,朝廷方面还特别举行了五坛法(设五坛以祀密教五大明王,以祈镇乱、息灾、增益之法),但主持的妙法院门迹尧尊法亲王,却在大行事彼岸所中,昏睡而亡。显然连神佛都拒绝调伏(调和心口意三业,制服诸恶德恶行之法。平安中期以后,真言宗、天台宗则施之以破灭敌人、消除恶魔、镇压内乱、征服外敌等)的祈求了。
这下世人皆以为尧尊法亲王作为伏见宫贞敦亲王之子,必然也参与了犯上作乱之举,而遭到了神佛的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