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
他蓦地呼吸加重,可怜他正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厂里又亟需好的项目三产自救。
黄开胜赶忙应下,起身嗖嗖出门。
虽然他更爱头绳,更爱麻花辫。
入京城的国道前,最后一个城乡结合部里,靠马路牙子旁,停着一辆绿皮解放。
魔都的纺织厂名号,都排到“第二十几”,技术含量低的毛巾厂,更是多如牛毛。今年经济不好,厂子无以为继,打算效仿其他企业,开展三产自救。
“调头,回去。”
小耿摸摸头顶的发卡说:“这是塑料的呢,可难造了。”
还不仅仅是免费公开,技术所属于中关村等离子体服务部,负责人是陈春仙,此人他知道,科学家,颇有争议。
“怎么了厂长?”小耿疑惑。
“大地区只接收三个名额……”
不可思议的是,这款产品的研发方,竟然面向全国包教包会这项技术,还包伙食……
他垂下头,开始翻看报纸,学习领会上面的精神,同时捕捉一些稀奇事,增长见闻。
这东西他知道,最近在京城十分风靡,他女儿似乎也买过,听女儿跟老婆子聊天,说有些贵,但仍然供不应求。
这是篇转载文章,能被放进人报的副刊头版,足见重要性,但让黄开胜疑惑的是,它无关时事政局,涉及到某项技术的公开,似乎能惠及所有妇女。
带着抹诧异,他认真打量起来……
loadAdv(7,3);
“老姚,停停停!”
来到办公室,例行惯例一样,泡好茶水,坐到办公桌旁。
恍惚间,人报副刊上的一个标题,吸引住他的目光。
事不宜迟!
《献给广大妇女的礼物,卫生巾技术免费公开》。
吱——
谷根发不是不想重振七厂,可正如他垂垂老矣的身体,时下如此糟糕的经济形势,又能做什么呢?
念头至此,谷根发一边向门外冲去,一边喊道:“小刘!小刘!快快,把拖拉机发起来!”
——
天津城外。
卫生巾。
部队复员回来后,他主动申请调到老家所在的街区,分配到这家毛巾厂。不承想,这家厂子的处境无比艰难。
不多时,厂办的小耿送来今天的报纸。谷根发盯着她打量几眼,才发现不知何时,她那两条漂亮的麻花辫,也披散开,头顶箍着一只大红色发卡。
文章中有提到,同一个大地区内,最多接收三家单位,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11月25日,统一开始培训,过期不候。
早上出单位家属院,好家伙!一帮女同志把他给堵住,让他在计划外无论如何给她们每人弄一包,虽然还没见过东西,但在报纸上听闻过好处,这玩意进货到本地,指定要比京城贵。
圣人吗这是?
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厂…是不是也能生产这东西?
七角钱一包的产品啊!
比他们卖头绳,利润不知道高多少倍。
奖金是没有的,能发下基本工资已经谢天谢地,长此以往,职工们的精神气,耗得一干二净。
他耐着性子看下去,脸上质疑的表情,逐渐演变成震惊。
只有三个名额……
另一份是“第三产业调查问卷”。
要真能生产这俏皮玩意,他贷款采购设备和原材料又如何?
怔怔发呆半分钟,谷根发在确认此事的真实性。
“这……”谷根发看完直接懵掉。
青年男人名叫毕三友,在供销系统任职,今儿得上级命令,去京城上一车货。目前他们这边没有的俏皮货——
文中提到:卫生巾是妇女卫生的一款革命性产品。
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好项目……
“啥?不进货了?”
“呼!”
带着这个疑问,黄开胜放缓脚步,快速浏览起来。
后者美滋滋接过,笑着打趣,“大港烟啊,这么舍得?”
“主任,我兴许发现了一个三产项目!”
哧溜奔进办公室,黄开胜把报纸摊开,放在主任的办公桌上。手指戳戳道:
“这个!您给我批假,我自费去看看,成与不成,不影响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