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最难”的消息(2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5418 字 9个月前

而各家公司手上,又或多或少有几样吃饭的本领。

比如他今天来到的这家“同辉胶卷"公司。

同辉胶卷创建于五十年代,以往主要生产制造各类相机 胶卷和录像带,七十年代与时俱进,开创了一个全新部门-一 膜版部。

研发制造光掩膜版。

这玩意儿,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 正常情况下,制造芯片的第一步是光刻,也就是把电路图 印到晶圆上。

光刻之前,则需要准备掩膜版,就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电 路图做成光罩。

光罩类似于底片,光刻机的特殊光源通过光罩 之后,再通过光刻胶,便能把电路图印在晶圆上。

收购同辉胶卷公司,李建昆只为膜版部一个部门。

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个部门,单从赚钱的角度讲,这家公 司也是可以买的。

大陆市场现在对彩色胶卷这种新鲜事物,需求量非常大, 而这家公司在这方面,技术相当扎实,否则也生不出研发光掩 膜版的信心。

现在,李建昆穿着白大褂,身在一间纯白色的实验室里。

戴同色手套的手上,拿着一只镊子,尖头上夹着一枚指甲 盖大小的胶片类物品。

这就是一片光掩膜版。

看起来平平无奇,和普通胶片无异。

但是制造难度相当之高。

李建昆重生回来前的二零二零年代,全球光掩膜版市场, 仍有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掌握在美日韩企业手中。

有这份技术在手,再加上光刻机,芯片制造的第一步工艺 流程,算是完成一半了-一 还缺个光刻胶。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 “同辉制造光掩膜版的水平,能达到二档吗?“他侧头问, 旁边候着七八个白大褂。

近处一人,一笑,在这位面前自然不敢吹牛批:“只能 到准三档。

" 李建昆喜悦的心情,黯淡下来不少。

也就是说,连第三个层级都达不到。

做是能做出来,但只能做出最差的 无独有偶,这不是李建昆遇到的第一个类似情况。

昨天他去视察了一家化工用品厂,能够生产湿电子化学 品。

公司规模还不小,这类湿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市场上应 用广泛。

无论是光刻芯片,还是蚀刻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都要对 晶圆反复进行冲洗,这时就需要用到湿电子化学品。

种类繁多,譬如蚀刻液、显影液、极性溶液、氢氟酸、硫 酸、双氧水、异丙醇等。

这家现在华电旗下的化工用品厂也是一样。

能生产出不少湿电子化学品,卖得还挺好,但都是最差的 那种,堪称劣质。

在高端芯片上,基本不能用.. “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技术水平,把制造生产高端光掩膜版 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总公司那边要钱给钱,要人招人,全力支 持,我只有一个要求: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技术水平提上去!”

同辉公司陪同的几名高管,赶忙应是。

削尖脑袋去钻研呗,还能有什么办法,这位都亲自发话 了.. 李建昆暗叹口气,如他所想一样,收购整合这些公司后, 的确能倒饰出一些芯片制造材料。

然而,技术不过关。

弄出来的都是很差的那种。

这些公司仍需要大力发展,无底洞式地砸钱 他只能这样去安慰自己: 1.质量好不好的,起码有了不少材料可用。

2.对于许多材料来说,至少有个研发的底子了,不至于像 无头苍蝇。

离开同辉胶卷公司时,华电集团的副总吴博龙,看出大老 板心有郁结,思付着说: “董事长,我们最近在洽谈收购一家公司,如果成功拿下, 能得到一种水准线以上的、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

“哦?什么?“李建昆问。

“光刻胶。

" 李建昆:“!!!" 他瞬间来了精神。

在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中,光刻胶绝对是个研发老大难, 或许没有之一。

比如特区华电研究院那边,对此一点头绪都没有。

而像诸如湿电子化学品这类材料,华电研究院其实也有 研究。

光刻胶,听起来像一种胶水,事实上差也差不多。

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本身呈液体状,涂在晶圆表面,被 紫外光曝光后,在显影溶液中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而后干燥 成胶膜,能将光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

这玩意儿难就难在,成分极其复杂,制造工艺难以掌握。

光刻胶的主要成份有:高分子树脂、色浆、单体、感光引 发剂、溶剂以及添加剂等。

问题是什么溶剂,什么添加剂,都是个谜。

搞明白这些还没有用,你得知道详细配比。

开发所涉及的技术难题众多,需要从低聚物结构设计和 筛选、合成工艺的确定和优化、活性单体的筛选和控制、色浆 细度控制和稳定、产品配方设计和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和 稳定、最终使用件匹配和宽容度调整等方面进行调整 晦涩不? 这是研究院的大佬告诉李建昆的。

然而,即使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弄出来的,没有掌握具体 信息,仍然无法开展有效研究。

“哪家公司?“他眼冒绿光问。

“星港化成。

"吴博龙回道。

“不惜一切代价拿下!”

1189次B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