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权力的游戏
松浦隆信当然不可能答应杀死郑芝龙,不过他考虑再三,最终同意暂时断绝与郑芝龙之间的生意往来,以不敢违背幕府禁令为由让其前往长崎贸易。
同时,隆信也提出了他的条件,李国助和林海每年卖给平户藩不低于一千担生丝和三千斤人参,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价格交易,不得涨价。一旦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松浦氏将随时恢复与郑芝龙之间的贸易。
林海听了李国助的翻译,对他道:“大哥,这个条件我觉得可以接受。每年三千斤人参我这边没有问题,一千担生丝我也可以负责一半。”
李国助知道林海这是在委婉地向他提条件,就许心素掌控的货源来说,拿出一千担生丝完全不费吹灰之力,林海这意思是他要占一半份额。
平户的生丝贸易规模大约就在每年一千五百担,松浦氏在倭国的分销能力就这么大,超过这个数就卖不出去。他们的下级分销商都是比较隐秘的,也不敢随意扩大,以免被幕府知晓平户的贸易体量,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前的李家能占到这一千五百担生丝的七成份额,差不多就是一千担,剩下的三成由荷兰人占据。这个比例的控制权掌握在许心素手里,因为两家的货源主要都来自厦门。
如今李旦死了,郑芝龙开辟了新的货源渠道,可以想见李家占据的份额肯定会减少,同时平户的丝价也会因竞争而降低。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那五百担让给林海。
想到此,李国助对林海点点头,接着用日语对松浦隆信道:“隆信大人,我们兄弟二人接受这个条件。”
李国助本就没指望靠松浦氏杀郑芝龙,方才不过是漫天要价,等着对方坐地还钱,能断绝郑芝龙的平户贸易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这位空寂长老,俗家名字可是姓张讳敬泉?”
这个时间点恰恰就在以心崇传死去后不久,或许正是因为失去了这个强大靠山,李国助最终才死于郑芝龙的阴谋之下。换句话说,只要崇传不死,李国助在倭国就立于不败之地。
“这头一位,是幕府的元老重臣本多正纯,欧二叔生前也和他颇有交情。不过此人三年前已失势,被二代将军流放到出羽国,不提也罢。”
不过一水之隔,这片土地受到了汉家文明的充分滋养,但最终却成为一个恶邻。这个恶邻给国人造成了近代史上最深重的灾难,后又沦为盎撒鹰犬,充当其亚太棋局上的关键棋子。
林海听李国助这么说,稍稍放下心来,又道:“你昨日说的悟真寺空寂长老,那是什么人?”
loadAdv(7,3);
李国助道:“此人是家父生前的好友,五年前在悟真寺出家,法号空寂。对了,他还是三弟的义父。”
“谨遵隆信大人之令,我们兄弟明日就去长崎。”李国助道,“平藏那事,在下也会请悟真寺的空寂长老出面,向长崎奉行关说,定不致连累了大人。”
“贤弟放心,若是春冬时节,船上这些货还真不好卖出去。但如今正是海贸旺季,倭国各地富商很多都在长崎,却是无需忧心了。”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其难度只怕不亚于殄灭建奴,毕竟这是一个两千万人口的成熟封建国家,当年席卷欧亚的蒙古人都不曾将其征服。
林海听到李国助说起这段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秘辛,不由也有些惊讶。想不到张敬泉的经历这么传奇,竟然还是个秀才,那可比许心素那个老童生强多了。
“我是个俗人,船上的货没卖出去哪有闲情逸致看风景。”林海顺口回道,他的船上可是有近百万两的货物,还真担心可能会滞销。
“主要有两位。”李国助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
“听大哥昨日的话,空寂长老和长崎奉行颇有些交情?”
一念及此,林海忙道:“小弟也知道些倭国人物,却不知大哥说的那几位将军身边的红人是谁?”
唯一可虑的是,李国助和林海是结义兄弟,有可能会联手哄抬物价,但隆信也提出了事先约定价格的条款,如此一来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至于郑芝龙会不会因此而不满,那完全不是隆信考虑的问题。即使有一天他灭了李国助和林海,只要隆信一招手,这小白脸很快又会不计前嫌地贴过来,谁会跟银子过不去呢?
“很好,林桑这次带来的货物,我要两百担七里丝,每担四百两,此外还要三千斤人参,每斤五十两,如何?”
林海听了不由暗暗咋舌,这两位都是江户初期倭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