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下不为例!”
朱长寿肯定不是在提醒他犯了宫里的禁忌,而是在敲打他。
主子的话让刘东的身子陡然一僵,心头一颤后背就冒出了冷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奴婢知道了!”
这是敲打,也是提醒。提醒他什么是主从。
……
半个时辰后,十王府里溜出去了两个身着百姓衣冠的人,宿值的锦衣卫瞧见了,完全是视若无睹的模样,这位爷不是第一次出十王府了。
但这几乎是朱长寿第一次出府。
上一次出去,心里想着的是如何度过眼前的一关,而眼下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逛街”,
对京师街头巷尾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万历,尽管清人说什么“明实亡于万历”,可无论是在明末遗民的文字中记载,还是外国传教士的记载里,万历都是一个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生于万历二十八年的文人丁耀亢在清康熙八年写《古井臼歌》长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神宗在位多丰岁,斗粟文钱物不贵。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
生活在万历年间的文人顾梦游写《秦淮感旧》:“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在顾梦游的眼中,万历时期就是中国的太平盛世。
万历,是明末遗民最向往的时代,不仅百姓安居乐业,武德也是充沛非常,东征西讨。把蒙古彻底打废,把日本打怂,平定南方,奠定大明帝国东亚霸主的地位。武功赫赫。
这样的万历朝,怎么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只不过,此时正处于太平盛世之中人们,并不知道,万历盛世宛若午夜昙花,随时都有可能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虽然没有风雪,可天寒地冻的街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可街边的门市却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就在朱长寿好奇的打量着京师的一草一木时,一双眼睛也在盯着他。
“是他吗?”
路边酒楼二楼的窗边,一位穿着旧裘的老者,正打量着逛街的主仆二人。
“二叔,他就是三殿下。”
应声答话的是个相貌秀美的少年。
“三殿下这个人不简单啊,”
盯着远处的二人,长者深沉地说道,眼睛仍未离开三殿下。
“二叔,你的意思是……”身旁的少年疑惑地看向长者。
长者神情肃穆的说道:
“你想,大明朝莫说是皇子擅杀文官了,就是皇帝也不一定有这个气魄。可三殿下非但杀了,而且安然脱身不说,甚至还罢了那么多文官的官身,这又岂止是运气?”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二叔,您的意思是,我懂了……你的意思是他奸诈。”
“正是。”
长者肯定地点点头。
“文官奸,所以想要斗过他,必须要比他们更奸,我们斗不过他们,是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奸,可三皇子却能斗得过他们,他是唯一能够帮我们报仇的人,而我们也应该是他最需要的人。我们等了这些年,这次机会,无论如何都要抓住!”
“二叔,那我们……”
少年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光芒。
立在窗边,凝视着远处的三殿下,长者的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