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改变(《万历:朕成了暴君》已上传)(2 / 2)

更多更大的变化,还是发生在民间,给百姓们切身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道路铺上了水泥,更多的楼房用上了预制板。

先是小河小桥,再是大河大桥,水泥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

第一座水泥桥墩、跨度超过百米的大桥出现不久,又被更长的桥梁打破了纪录。

邮政、物流等行业,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也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这些是看得到的变化,还不为人所知的却是更多。

大明终于造出了千吨大舰,每年能出厂四艘,以后可能会更多;

燧发火炮已经换装大半,再有一年时间,能够全部完成。

这预示着明国海军的实力,又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追赶上西方列强,也是指日可待。

北洋、南海、印度洋三大舰队完全成型,各有百余艘大小战舰,海军陆战队都超过万人。

全力的扩充舰队规模,增加海军兵力,称霸亚洲已经不能满足海军的胃口,一场走向世界的大战,正在酝酿准备之中。

科技的发展,虽然进步巨大,但离实用还有很大的距离,也不为百姓所知晓。

皇家科学院用伏打电池电解铝的实验成功,开始逐渐实用化,以后会用铝制造器具,高价卖给西方国家。

电解打开了一扇科研的窗口,陆续还会有其他的新发现、新创造,而不仅仅是用铝制品忽悠西夷。

后膛枪的研制也出现了曙光,样枪制造出来,后装铜壳弹也应势而出。

只不过,枪枝还在实验和不断的改进,铜壳弹的生产制造,也未摆脱手工的限制。

这意味着相关机械的生产制造,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否则,手工生产制造,难以供应充足的子弹。后装枪虽然先进,也无法装备部队。

如果用纸壳弹,虽然会简单容易很多。但弊端也大,后喷问题难以解决。

所以,黄立决定争取一步到位,彻底拉开与西夷的武器差距。

毕竟,现在时间还很充裕。西夷虽然也开始生产制造线膛枪米尼弹,但要全部装备部队,还需要较长时间。

如果不能赶在西夷部队全部换装前,完成铜壳弹批量生产的工作,临时生产制造纸壳弹,也来得及。

况且,黄立还有一个补救方案。那就是在纸壳弹的外面套上铜壳,铜壳后留有撞针通过的小眼。

这样能够解决纸壳弹的后喷,尽管不是很彻底,很安全。

其实,历史上便出现过这种介于纸壳弹和全金属壳弹之间的产物,纸壳弹外套上金属弹壳。

当时是加特林刚研制出转管机枪的样枪,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纸壳枪弹十分脆弱。

在机枪高速射击时,存在火药燃气泄漏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枪弹卡壳。

所以,在加特林机枪刚问世的时候,射击前需要将一个个金属弹壳套在纸壳弹上。

对于机关枪的研制,黄立也布置了下去。尽管可能过于超前,军队也没有装备的急迫性。

但先发优势如果能够保持,还是黄立这个强迫症所希望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